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
这是一个碎片化传播的时代,一夜之间在全国“激起千层浪”,同时又能近乎“一边倒”的事情并不多。
“美猴王缺席春晚”算是一个,打开网络评论,我们看到的几乎是一边倒的评论,包括一些冷静的分析文章,也几乎都在步调一致地支持“美猴王”上央视春晚,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那么,为什么这样“热”?究竟是谁在背后操作?很多人在猜测!
腾讯《知情人士:未邀六小龄童上春晚,这样起哄不负责》一文有这样的表述:“对于网络上掀起的这股风浪,这位知情人士表示,应该是有人在炒作和推动,‘今天你说要让谁上,明天又想让谁上,这样起哄是很不负责任的,这不就是煽动网络话题绑架导演的创作吗?全民都想指挥春晚,但春晚创作真有那么容易吗?导演创作春晚真不是拉一个节目上来的组合模式,否则也不会打磨好几个月。’”
那么,背后的炒作和推手是谁呢?请看中青在线2016年1月29日《“请美猴王上春晚”网上炸锅,六小龄童曾有过“临场上阵”》一文的相关报道:网友的集体怀旧,不仅把“火”烧到了从未向六小龄童提出正式邀请的央视春晚,也让其他“孙悟空”坐立难安。由于事件起源于一条“六小龄童、郭富城两代美猴王春晚节目被毙”的报道,也有网友将矛头指向了最近在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扮演孙悟空的郭富城,认为所谓“六小龄童节目被毙”,是郭富城和电影片方进行的一次捆绑营销。
紧接着文章又做了如下分析:昨天,郭富城和电影片方发出声明,称捆绑营销之说并不属实。声明中说,郭富城于去年12月就接到了央视春晚的邀请,还定下了演出曲目《就是孙悟空》www.aihuau.com,但由于合作出于保密状态,从未对外公布。而在今年1月,郭富城因拍摄新片伤及膝盖,前十字韧带断裂,不得不返回香港治疗,医生警告他短期内不适合做大规模舞台演出,因此,郭富城方面不得不放弃春晚表演的计划。声明还着重强调,郭富城此前并没有收到、也不清楚将和六小龄童一同登台的安排,其个人及团队也极度期盼和支持六小龄童现身央视春晚,“六小龄童老师出现在猴年央视春晚实至名归”。
至此,大家基本可以猜想出“知情人士”的言外之意,即,究竟是谁在“煽动”美猴王上春晚。除此“知情人士”之外,还有广告传播的专业人士在分析中称:“百事新广告推出和六小龄童上春晚事件,前后只相差20多天,这不禁令人深思六小龄童上春晚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真的是偶然?业内人士必然知道,这绝非偶然,而是一场公关事件。如果硬要说六小龄童想上春晚,那么其实想上春晚的是背后的那瓶可乐。”
这些说法看起来都有点道理,像模像样,有根有据,思路清晰,但谢付亮认为这根本不是事件暴热的关键原因,也不是主要的“煽动”力量,“煽动”美猴王上央视春晚并起着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这两个“因素”,或形象地称之为两个“人”!
第一个“人”:千千万万老百姓对美猴王的“喜爱”!
若是没有千千万万、勤劳善良的老百姓对美猴王的喜爱,即使有人在背后蓄意炒作美猴王上春晚这个话题,也不可能掀起多少浪花。正如核链公关这一远卓品牌策划公司首次提出的高效品牌传播方式,其最核心的就是“中子”,即新闻的内涵必须切中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核链公关,即,通过用“脑子”制造“中子”——新闻事件,轰击“铀核”——核心媒体,引爆重核裂变般的媒体传播效果,从而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效创建强势品牌。核链公关有三个要素:其一,制造中子;其二,选择合适的铀核;其三,恰到好处的进行轰击,并在进展过程中控制核裂变的方向。抓住了这三点就可以快速整合方方面面的免费资源,发挥核链公关的巨大威力,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
借此再来看一看美猴王事件,谢付亮认为即便炒作新电影也好,宣传郭富城也罢,抑或是某些品牌蓄意“煽动”怀旧情绪,统统都只是“开始”,这件事之所以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民愤千百万”,群起攻击春晚导演,其根源都在于老百姓内心中有一种真实的渴望、强烈的情感:希望能够在春晚上看到六小龄童版的美猴王。
下面直接引用一些网络评论(除了标点符号本人未做任何改动),大家可以感受一些网络的力量:“这个剧组的回答真扯淡,说什么有推手!的确有推手,这个推手是全国人民,全国人民对六小龄童的喜爱!还绑架你了?是你们在绑架群众,好吗?!”“导演,不好意思,我们人民不应该说出我们的要求!春晚是你的春晚,你慢慢搞!我今年不看了,支持的顶一个。”
第二个“人”:千辛万苦中春晚剧组对美猴王的“疏忽”!
六小龄童版美猴王在千千万万老百姓心目中有足够的地位,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正如网上流传的这句话: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中国14亿人心中却只有一个美猴王。
美猴王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符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甚至已经成为几代人生活历程乃至生命回忆的标志性符号。这绝非其它影视符合不能相提并论的!加之十二生肖之猴年十二年才一次,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有限,六小龄童上春晚自然是一年比一年更珍贵,同时86版《西游记》距今正好三十年,更让这一切更加珍贵!
换言之,2016年美猴王上春晚本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炒作或“煽动”,但是,辛苦创作的春晚剧组一时疏忽、考虑不周或者是其它原因,忘记邀请六小龄童,然后又在网络社会迅速大白天下,自然会是平地一声雷,触发众怒,引爆各类媒体的传播热潮。
更何况春晚本就是为老百姓办的春晚,自然应该反映老百姓的呼声,正如网易《陆玄同:让“美猴王”再上春晚到底有多难?》一文的分析:现在网络如此发达,要搞个春晚的民意调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征集他们喜欢的口味和风格,在此基础上邀请符合条件的艺术家、演员进行创作不是更好吗?因为春晚不可能每个节目都会让人满意,最起码是在尊重观众意愿的基础上,每一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受众喜欢和热爱,这就够了。
试问人生能有多少三十年?这么长时间的沉淀和发酵,再遇上万众期待的猴年,人们心中的情感或情怀,自然会喷涌而出,大有排山倒海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这样极具影响力的“呼吁美猴王上春晚”事件,绝非靠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能够煽动或炒作出来的。因此,春晚剧组所称“这样起哄是很不负责任的”,显然是误判了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规律和娱乐消费趋势,严重忽略了民意,甚至压根就没有去全面了解民意。
换言之,可以猜测,真正“煽动”美猴王上央视春晚的另一个“人”,恰恰是春晚剧组一不小心的“疏忽”,即,在千辛万苦为老百姓创作“年夜饭”过程中对美猴王这一传统文化标志性符号的疏忽。
世界在变,这是我们能够看见的;世界没变,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所以,谢付亮认为这两个“人”,即“千千万万老百姓对美猴王的‘喜爱’”以及“千辛万苦中春晚剧组对美猴王的‘疏忽’”,才是“煽动”美猴王上央视春晚的主要力量,其它的,无论“有”还是“没有”,最多只能算作鞭炮的“引子”而已!
当然,立场不同看法不同,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苦衷,正因为此,劳苦担重担的人生才需要“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而对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我们仍旧希望掌握群众娱乐节目命运的央视春晚剧组能够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