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
世界在变,这是我们能够看见的;世界没变,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不管最初有没有想借助六小龄童炒作或推广什么,六小龄童缺席猴年央视春晚一事,不仅大大小小的媒体纷纷介入,闹得“满网风雨”,而且在互联网上引起近乎一边倒的评论,千千万万老百姓高呼“齐天大圣”上春晚。这是的境况,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我们可以拿赵本山来对比。二者同样是家喻户晓,同样是很多百姓喜欢,但赵本山在缺席春晚后,网络舆论也没有“一边倒”,有人叹息,感觉春晚没压轴戏了;有人则欢呼,感叹可以不看赵本山了。当然,之前反对赵本山上春晚或批评赵本山的也是大有人在,不用举例,就连赵本山本人也在小品中坦然自嘲:“我们高雅的人都不看,太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的缺席会有天壤之别呢?谢付亮认为有三个因素。
第一,符号内涵不同。赵本山小品虽然伴随着大家成长,为大家带来无数欢笑,甚至是提到小品就想到赵本山,但其主要还是一个娱乐符号;六小龄童则不同,www.aihuau.com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符号,其饰演的美猴王孙悟空已经成为经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甚至已经成为几代人生活历程乃至生命回忆的标志性符号。这些符号是挥不去、抹不掉的,就像一种打在心灵上的烙印,融入了很多人的血液之中。
第二,稀缺性不同。赵本山上了21次春晚,渐渐成为“规律性的供给”,基本是一年满足一次,少有缺席,同时伴有不能忽视的审美疲劳。而六小龄童于猴年春晚来说,则是极度稀缺的,远远高于赵本山之于春晚,因为两点,其一是六小龄童只登过三次春晚,分别是1988年、1992年和2004;其二是十二生肖之猴年十二年才一次,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有限,六小龄童上春晚自然是一年比一年更珍贵。
第三,时机不同。86版《西游记》距今正好三十年,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是核心人物,更让一切与之相关的记忆更加珍贵!人生能有多少三十年?这么长时间的沉淀和发酵,再遇上万众期待的猴年,人们心中的情感或情怀,一经点燃,埋藏多年的情感或情怀也自然会喷涌而出,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网络,一发不可收拾,哪怕明知是有人借助六小龄童炒作一些商业元素,也不会因此而改变,最多是回避掉那些商业元素。而赵本山缺席春晚,则主要是起其自己身体等原因,即使老百姓希望他上春晚,也大多能够理解。
明确了这三点,我们更能客观看待六小龄童缺席春晚事件,这不是几个人或几个机构能够做到的,这背后最重要的是民意,或者说是消费者的意愿。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将重回“村落时代”,不仅信息传播飞速,更重要的是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说话渠道,一切的品牌营销恰恰是要以民意为基础,充分利用网络创造的各种免费资源,而央视春晚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要维持品牌地位及影响力,显然要注意到这个趋势,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品牌塑造的三个“口”,即口吻、口感和口碑,具体可参考《谢付亮:互联网时代,品牌制胜要抓三个“口”》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