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战略是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应当是在充分考虑一个经济体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与创新能力、社会意识与能力水平等背景因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碳生产力,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提升人类发展水平,兼顾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使社会经济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前进的一种经济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人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09 年发布的政策研究报告《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提出了支持低碳经济定义的三条原则:
(一)通过基础设施的技术性和其他方式的创新和改变,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使经济增长逐渐与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排放脱钩。
(二)当前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绝对而是相对的概念。与维持现状相比,低碳经济下单位产出排放量的下降速度要更快。
(三)低碳经济可以实现诸多关键的发展目标,包括长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经济机会、减少资源消耗与增强技术创新。
在越来越多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必要。在评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收益的同时,也应将成本纳入考虑,即投入产出比。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能够带来除应对气候变化以外的许多正面效应,包括减少局地环境污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缓解能源安全压力等。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还为促进能源部门的技术创新、转变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近年来低碳技术领域的投资,已经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减缓气候变化,和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战略目标,在长期和根本上是一致的。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会缓解中国能源供给的压力。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量的减少,也将减少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减轻酸雨和空气污染。技术创新是未来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核心。通过加强低碳技术投资,中国将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