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个集团管控的项目,因为是一个基于放权的管控,于是老板总跟我讲要强化内部控制。的确,目前有不少企业面临一种怪象:企业越做越大,老板越来越累,效率越来越低,放权怕失控,不放人受罪,且制约企业运转,老板始终在做“放”与“不放”的艰难抉择,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为此,我再度陷入了内部控制的思考:内部控制是谁控制谁?控制什么?有哪些控制手段?
显然,从根源上看,内部控制是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管理控制,而从整个企业运营系统上看,内部控制应该是企业内各级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管理控制。总体上,从内部控制的目的出发,我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有两种目标:一、是控制代理人的不作为;二、控制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针对这两种控制目标,相对应的可以构建两种内部控制的机制:其一,通过构建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控制代理人的不作为;其二,通过在企业内外交易的关键环节设置审查监督机制来控制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这两种机制运行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内控体系的质量。当然,这两种机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构建的好,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理人去冒钻企业空子的风险,进而减少企业的非正常损失;同样,审查监督机制构建的好,也能促进代理人专心拓展业务,别无他念。
针对以上控制机制的安排,常见的控制手段有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内部审计等,有些研究人员认为企业文化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当然,如果你的企业文化是非常强势的话,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信念、预期期望等与企业文化相关的因素是可以对企业中的成员和组织施加影响与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