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碳概念的演变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英国在其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日本也紧随其后,于2007年提出“低碳社会”理念,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力图通过改变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实行低碳技术和制度来保证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国内学者也针对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例如强调“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构建“低碳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理念和生活方式、以低的能源消耗获得最大产出等已经成为对低碳发展的共识。目前对低碳城市还缺乏明确一致的定义,以及完善的低碳城市理论和规划体系。(二)“低碳城市”的国际国内实践经验1. 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从国际间的比较,我们也能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人均CO2 排放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见图2-1)。一种是以欧洲各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类国家,它们在达到较高的人类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人均CO2 排放相对较低;而另一类国家则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代表,这些国家较高的人类发展水平对应着很高的人均CO2 排放。 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是沿着“高人类发展高排放”还是“高人类发展低排放”的轨迹,或者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新路径,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方面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外许多城市都已开展了以低碳社会和低碳消费理念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活动。下文将回顾并对比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的规划、战略和具体行动方案。 2. 英国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 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为推动英国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Carbon Trust),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ST)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s,LCCP)。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在LCCP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伦敦市也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一系列低碳伦敦的行动计划,特别是2007年颁布的《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The Mayor’s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总的来说,英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和行动方案有以下主要特点。 1)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单一,即促进城市总的碳排放量降低,并为此提出了量化指标。 2)低碳城市的主要实现途径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 3)低碳城市规划的重点领域是建筑和交通。 4)低碳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5)低碳城市建设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并重。 3. 日本模式——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即“福田蓝图”。蓝图指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2008年月29日的内阁会议通过了依据“福田蓝图”制定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数字目标、具体措施以及行动日程。具体来看,日本的低碳社会建设有如下特征: 1)低碳社会规划目标的灵活性。日本低碳社会规划考虑了两种情境,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低碳社会实现途径中体现各部门共同参与。 3)低碳社会规划重点领域的多元性。 4)低碳社会建设的政府主导性。4. 各国为低碳经济采取的行动
澳大利亚 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名为“减少碳污染计划”的限额与交易机制,承诺到2020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25%的减排(等待UNFCCC的后京都协议)。 巴西 执行一项“国家能效政策”,到2030年实现1060亿度/年的节能目标,相当于当年减少碳排放3000万吨。 哥斯达黎加 宣称到2021年实现碳中和。 法国 如果其他国家采取相同的措施,到2050年将减排75~80%(带有附加条件的目标)。 英国 2008年的气候变化法案要求有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五年碳预算。该法案要求通过英国和国外的行动到2050年实现至少80%的减排。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34%,如果能够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话,这一目标将上调到42%。英国还承诺不新建没有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的燃煤电厂,以实现25%碳捕获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100%的捕获。 墨西哥 计划到2012年建立一个限额与交易的国内机制,减少特定产业部门(水泥和炼油等)的排放。政府还承诺到2050年在2002年的基础上减排50%。 挪威 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已经投入1.4亿欧元在选定的欧盟成员国实施为期5年的碳捕获和存储项目。 南非 制定了至迟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把温室气体增速降低一半的计划。采取各种经济和政策措施,逐步使排放趋于稳定乃至减少。 瑞典 2000年,瑞典讨论了一个到205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50%的目标。瑞典政府表示该国应该采取国际行动,把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550ppm水平以下。到2050年应该把瑞典的人均排放降低到4.5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下。然而与当前的排放水平相比,这仅仅实现了40%的减排。2008年度预算中包括70亿克朗,用于从2009年到2011年的气候和能源行动。 美国 美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14~15%的减排。《瓦克斯曼-马凯气候变化议案》(已经得到众院批准,正在接受参院审议)呼吁建立一个绝对上限,可以覆盖85%的美国经济,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到2050年减排80%。该议案要求电力公共事业部门到2020年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方式满足15%的能源需求,到2025年对清洁能源技术和能效的新投资达到900亿美元。 日本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新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减排25%,这会给其他减排大国增加很大的压力。 欧盟 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30%(等UNFCCC的后京都协议达成后)。2007年的欧盟气候和能源一揽子政策又制定了3个2020年要达成的目标:能源消费量在先前预期基础上减少20%;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从可持续生产的生物燃料中获取的汽油和柴油比例提高到10%。 5. 国内城市在行动 在我国,低碳城市理念也在近几年蓬勃兴起,一些省份和城市纷纷结合节能减排政策,通过节能灯照明、自行车出行等措施推广低碳消费和低碳发展理念(表2-3)。2008年,国家发改委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确定上海和保定市作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Low Carbon City Initiative in China LCCI)的两个试点城市。其中,上海市着重发展节能建筑,通过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节能运行的能力;通过进行生态建筑发展的政策研究最终实现降低居民生活碳排放量。保定市则立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的综合应用和节能减排措施,在全国率先以低碳城市为目标制定全市发展规划,以“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计划为依托,探索城市发展的低碳模式,并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