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在追逐西方的发展轨迹。中国的企业都把西方的相关企业作为自己发展的标杆,中国的管理学界也都把西方的管理学理念奉若经 典。三十年来,这些管理理论与技术确实帮助了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企业中的许多领先者已经走到了时代的前列,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所 遇到的问题不再是西方大企业曾经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我们所面对的市场,也是全新的、没有多少先例可以借鉴的状况。以什么为突破点寻找未来的客户价值,将是 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世界性问题。在这个时刻,中国企业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找到自己的道路。低碳经济,是迎接未来波澜的新的支撑点。我们去占领还是先让别人 去尝试从而继续模仿,答案如此分明。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挑战 但是,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还有诸多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平衡,使得低碳概念不会高度统一。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还处在高度不均衡的状态。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基本进入较发达的经济区域行列,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甚至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城市相 媲美。对于这些城市的居民与企业来说,接受低碳概念并不时很难。但是,正在积极追赶的中部地区和刚刚起步,甚至还处于相当贫困状态的西部地区,让他们接受 低碳经济,实在是很难,甚至无从谈起。如何能够紧扣中国的国情来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对中国的重大考验。 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面临重大考验。 前面我也说到,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处于国际价值链的末端,处于高耗能、低产出的状态中,甚至在这种状况下,经营活动依然举步维艰。因此,低碳经济概念虽然提 出来了,但是距离落实在企业里,还有着漫长的路要走。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一些龙头企业肩负起战略转型的重任,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行业、地区的低碳化转 型。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从自身的一般经营性活动中找到低碳化的路径,为中国的低碳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低碳相去甚远。 大约在1990年左右,我就在一份资料上看到一个数据,指出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过上如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一共需要26个地球。因而从那时 起,我就不再相信美国的国际政策是为了让全球共同富裕起来。因为我们要么没有那么多的地球供我们发展,要么无法要求美国人大幅度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 长久以来,美国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吸引着中国的民众,尤其是那些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更是积极享受着美国般的优裕,并且成为国人普遍向往的状态,并且从心态 上来说,比普通的美国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的钻石消 费大国,这一系列的新闻不断冲击着国人的眼球,更多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冲进这种以美国为代表的生活方式之中,并且难以自拔。国人对于更大、更多的住房的追 求,国人对于更大的汽车的追求,都还在不断攀升,在北京的道路上,我们看到多大超过70%的非营运小汽车是只有一个司机的状态在行驶。让我们的国人在刚刚 富裕起来不久就去接受低碳生活状态,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不用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让他们放弃发展,是不可能也是不应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