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后”,“低碳”就成了当前最热门的关键词。似乎什么都要与“低碳”搭个边才显得时尚,笔者也借此谈谈企业的内部管理(沾沾时髦),别让人说out了,哈?
朋友的企业是个营销公司,虽说不大,但时机把握的准,再加上用心用命,短短三年,已成为像样的老板一族。而近期,频繁的流动率却让他心力交瘁。用他的话讲:每年招来的人员和流失的人员相等,害得我整天不是在忙着培训,就是亲自带新人,都成了培训学校了……
朋友是个精细人,帐头清,从来执行的都是低固定、高提成的业绩激励方式。随着公司的品牌提升,就业环境不稳等因素,激励机制不断调整,大有零成本运营之势。应该讲,朋友的经营思路是不错的,但过于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员工心理。在市场波动、销售业绩难以普遍达标的阶段,没能及时的调整激励政策,而是一味的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任其自生自灭,不仅导致人员的加速流动,甚至一些核心骨干、连带原有渠道的流失。从而使管理精力,大量的透支在招人、培训的重复之中。这种管理价值,显然是谈不上“低碳”之道的,甚至是一种管理精力的浪费、企业资源的浪费。
其实企业带给员工的不仅是收入的回报,更是未来期望的预期。成功企业都会将营造幸福企业环境,为最大努力目标。经济学家认为,人们组成企业是为了经济上的好处。然而,对于企业来说,这种经济上的好处首先是预期的,同时,所有参加企业游戏的人都希望这个好处是连续的、增长的和长久的。因此,企业家营造组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能否给予大家一个美好的长远的预期目标,在此目标下,结合内部公平、外部公平,使员工真正产生归属感。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待财富是需求的,但只要期望不倒,当期财富的多少并非是一个走留的唯一条件,聪明的企业家会造“梦”的,而且还善于把实现这个预期的好梦行为变为企业的共同行为规范,从而推动企业的稳定增长和发育。
利益的诱惑一定是有副作用的,精明的企业家在考虑短期成本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把这种预期,种植在每一个员工心中,让你的管理更符合这种低碳的潮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