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宋均安,原是山东枣庄市绎城区政府的一个新闻宣传员,平时他爱写点东西发表,在当地也算是个小名人,1999年,他写了一篇文章,就因为这篇文章,让他4年后年赚20万元的收入。这到底是篇什么样的文章?
宋均安:“当时我也比较喜欢吃菜煎饼,当时是七月份,天气也比较热,吃了菜煎饼因为有辣椒,热得汗流浃背,但是喜欢吃菜煎饼越辣越好,当时就有感而发,随后就到办公室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写了一篇散文,鲁南菜煎饼。”
在枣庄市人人都爱吃煎饼,不过这里的煎饼却有些与众不同,当地人愿意把煎饼卷上生的菜,然后在锅上烙熟了吃。枣庄人把这种卷了菜的煎饼叫菜煎饼。
宋均安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菜煎饼的历史,制作方法和口感,不久以后他把文章寄给了一些知名的报纸,没想到这篇文章引起了许多编辑和读者的兴趣。
宋均安:“有些编辑打电话,为什么?他说有些读者往报社打电话问这篇文章,问有没有菜煎饼这种食品,这种食品是不是像他写得那样好吃。”
宋均安没想到在本地普普通通的一种小吃在确有那么多人感兴趣。但没过多久宋均安就把菜煎饼的事忘掉了。
2000年,当地政府机构精简分流,宋均安下岗了,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他想开一家煎饼店,可是本地到处都是做煎饼的,自己开店能挣钱吗?犹豫了几个月他还是没敢下决心。
为了养家糊口宋均安在枣庄周边一些城市与当地文联合作举办书画交流活动,借搞组织工作挣点劳务费。宋均安朋友白帆当年也同宋均安一起搞过书画交流活动。
一次,宋均安和白帆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活动,由于吃不惯当地的饭菜,他突然想吃家乡的菜煎饼,他和白帆在当地找到了一个煎饼摊,可是一看连云港的煎饼跟自己家做的菜煎饼完全不同。
宋均安:“他们的煎饼就是咱们平时说的煎饼果子,它都是用一张煎饼,包上油条,蘸上一点酱就吃了,和咱们这口味不一样,口味那完全不一样,做法技术完全都不一样。”
宋均安的朋友 白帆:“我们吃不惯, 吃不惯以后我们鼓动老宋,你跟她商量一下,按咱枣庄的摊法,老宋跟她商量说,你按枣庄的菜煎饼摊法给我摊一卷。”
可是煎饼摊老板怎么都不肯做,宋均安只好离开了,第二天中午到了吃饭的时候朋友们发现宋均安不见了。
宋均安的朋友 白帆:“他不在,我说他肯定是上菜煎饼摊了,不信咱去看看去,我们几个人还打赌,一打赌说咱找找,到附近一看,他果然蹲在一个菜煎饼摊的老板娘身旁。”
原来宋均安还不死心,还想让煎饼摊老板做枣庄的菜煎饼。
宋均安:“说了几次她都不愿意做,到后来我想怎么办呢,我就自己买好菜,买好调料,切好,全部调好让她加工,给他点加工费,她还是不愿意做。”
宋均安的朋友 白帆:“不同意最后给她加5元钱,我们这6个人每个人给你加1块钱,正好没零钱给他5块钱。”
摊6张煎饼可以多赚5元钱,煎饼摊老板认为这是笔划算的买卖,他按照宋均安的说法把摊好的煎饼里加上了菜。
宋均安:“做好之后我就切下来一半让她来尝一尝,他一尝哎呀!这个煎饼这么好吃啊,我说好吃吗?不如咱们连云港的煎饼好吃吧,她说不对,还是你这个好吃。”宋均安的菜煎饼彻底征服了煎饼摊老板,在连云港的十多天里,宋均安就利用业余时间把菜拌好,让煎饼摊老板加工。从此那个摊上的煎饼也特别好卖。
宋均安:“她说你把这种技术交给我吧,我原来的煎饼卖不出去了,都愿意吃你这种,我说现在不能交给你了。”
宋均安认识到枣庄的菜煎饼在外地是有市场的,借着举办书画交流活动的机会,他考察了枣庄周边40多个城市,最后得出结论枣庄菜煎饼符合各地人的口味。
2003年,宋均安用书画交流攒下的一万元钱开了一家煎饼店,店址就选在枣庄第一中学附近,这里的学生多,宋均安的生意火了一阵子,可是没多久来他这吃煎饼的人越来越少了。
宋均安发现是煎饼店周围新搬来的地摊抢了生意,宋均安想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夺回生意。怎样使自己的煎饼做得更好吃呢,宋均安想应该先找出现有做法上的缺点,他发现多年来形成的菜煎饼就是一种做法,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卷上菜烙熟,但上了年纪的人都认为这样做有一个缺点。
顾客 王立华:“面粉烙煎饼煎饼,它绝对不好吃。它筋着咬不动。”
顾客 孙忠先:“它是面做的,咬不动,主要是吃着累牙。”
为了弄清煎饼为什么咬不动,宋均安请教了枣庄餐饮业商会的专家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枣庄市餐饮业商会 王会长:“小麦里面的这个面筋,就像橡皮筋一样,咬在口里咬不动,尤其是在凉的时候,有时候老百姓往往再掺点地瓜干,那就更要不动了,像钢碴一样。”
即使是年轻人也觉得吃了一卷菜煎饼后腮帮子发酸,宋均安决定从菜煎饼的外皮着手,先要改变煎饼外皮的口感。一次他回农村老家,看到了村子里有人正在用碾子把粮食压成粉末。
宋均安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个村民正在把黄豆,绿豆等一些杂粮磨碎了蒸馒头吃,这让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农村时吃过的杂粮馒头。
宋均安:“由此我想到我的菜煎饼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把豆子,花生,或者是其他一些小杂粮碾压用作原料呢?”
宋均安把一些杂粮和小麦放到一块磨碎,摊成煎饼后果然好吃,可是这么多种杂粮放哪种最实用,效果最好,急切之下他又找到了枣庄市餐饮业商会的王会长,从王会长那他得知黄豆,花生两种杂粮最重要。
枣庄市餐饮业商会 王会长:“黄豆起酥,酥了,煎饼像皮筋一样,你撕都撕不动,现在一撕就开了。这是它的好处。花生呢?花生主要是提高它的油质,煎饼烙出以后又有光光的,不容易干,有时候干了以后就像钢碴一样,像碗碴子一样,煎饼就不容易干。”
宋均安得知了黄豆和花生的重要性以后,在小麦面里大量地掺了些黄豆和花生,加上水用石磨,磨成杂粮面糊摊成煎饼,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使的他的菜煎饼立刻就有了特色。另外宋均安得知加上花生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宋均安:“花生加上以后能够使鏊子容易起,就是煎饼在鏊子上容易煎起来。这个鏊子是一个圆形的,过去叫做饼鏊40厘米左右,有三条腿,这个温度得达到一定的时候,如果说凉,不熟还揭不起来,你看这就揭起来一张煎饼。”
从此宋均安菜煎饼从皮上可以说是又脆又嫩,后来他又相继添加了高粱,绿豆,芝麻等十几种杂粮,口味上是越变越好,可是放了这么多的杂粮,成本也增加了,但煎饼还必须卖1。5元一个。枣庄市餐饮业商会 王会长:“成本肯定能提高了20%-30%,当然加得这些杂粮不是说加得是越多越好,要适量。”
看来杂粮不是加得越多越好,为了控制成本,宋均安尽量用最少的杂粮添加比例来达到煎饼松,薄,脆,嫩的口感。从此把摊煎饼的杂粮配方成了宋均安煎饼生意的秘密武器,宋均安的煎饼卷了菜与别人的就是不一样口。
顾客 孙中先:“这个呢,就是说外边酥里边嫩,很好吃。”
顾客 王立华 :“吃煎饼有这个习惯,家家户户都想吃,到我们这个大街小巷都有做这个菜煎饼的,可是做得菜煎饼没有他这个好吃。”
枣庄市餐饮业商会 王会长:“食用又方便,价钱特别便宜,一般人都能够接受,吃个菜煎饼,喝杯开水这顿饭就行了,解决问题了。”
2004年8月宋均安菜煎饼的日销量已经达到了600卷,这让他一天的纯利润就能达到500元钱。眼看着生意一天比一天好,2005年年初,宋均安又在本地开了一家分店,本以为能够再赚一笔,这个店面大得多,可是人却没有几个。
一天朋友白帆的话使宋均安受了一些启发。
宋均安的朋友 白帆:“我那有个伙计就总去宋均安那吃菜煎饼,一吃两个月,吃一两种都吃腻了,我就跟老宋说能不能多加点花色品种。”
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菜煎饼出现以来,里面卷得菜品种很少,这是压低成本的需要。
宋均安的妻子 徐平:“光有韭菜,豆腐。”
几十年过去了,煎饼里的菜还是这两种。这是因为地摊经营菜煎饼不方便携带过多的盆盆罐罐。刚在菜煎饼的皮上下完功夫,宋均安这回想在菜动点脑筋。宋均安想自己完全可以多加几种菜?家常的蘑菇,茄子,胡萝卜,只要是能想到的宋均安都把它们摆出来,让顾客自己挑选。
顾客 孙中先:我喜欢吃他这些青菜类的,韭菜了,辣椒了,豆腐,南瓜,土豆,胡萝卜拉,白菜拉,这些都可以。”
顾客来了,先自己挑选自己爱吃得菜,无论多少只要一张煎饼能够烙得下都可以放在一起吃,这招果然见效,因为选择的菜的余地大了,吃煎饼的人络绎不绝。
顾客 孙中先:“材料很多,比家庭的条件要好很多,这里的料,材料啊,这里全。家里不一定都能买到的,有的不一定有。”
菜的品种增加以后,虽然成本多了不少,但菜煎饼的销量也成倍的增长,到了2005年6月,宋均安的菜煎饼日销量已经达到了900卷左右,日销售额达到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