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缝制和穿虎头鞋的风俗在我国流传很广,特别是华北平原一带更为盛行。“头双蓝(取谐音拦,即拦住不夭折),二双红(红能辟邪,可以免灾),三双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长大成人)。”的俗语,讲得就是姑姑送虎头鞋给侄儿消灾避邪的风俗。
隆尧县郭园村的大学毕业生祝伟伟和孔倩倩在其母亲和姐姐的帮助下,摸索、设计制作的儿童虎头鞋,图案新颖、用料考究、活道细腻,惹人喜爱,已经在工商部门申请了“袼褙虎”商标。小小的“虎头鞋”如今被他们做成了一个七大系列、50余种花型、年产值50多万元、带动100多人就业的蓬勃产业。
虎头鞋
母爱诱发的创业激情
祝伟伟和孔倩倩2006年双双从大学毕业,毕业后先后在广州、烟台的私企打工。这期间,他们看到不少城市商店“虎头鞋”价格昂贵,质量却一般,一种回乡创业的欲望便在心里涌起。在祝伟伟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成晚成晚、一针一线地给孩子们绣“虎头鞋”。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绣。那寄托着母爱的细密针脚,那饱含着祝福的虎形图案,曾经陪伴着他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这成就了他的“虎头鞋”情结。
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他们毅然决定结束打工生涯,回家创业。
研发与制作形成的产业大军
传统的“虎头鞋”图案简单、式样单一,他们就琢磨更多更好看的图形。农村的花花草草给了他俩创作的灵感。眼睛绣成石榴型,眉毛改成小公鸡,鞋头上添一圈毛茸茸的兔毛,再缝上两只逼真的小耳朵。各式各样的“小老虎”活灵活现。于是,十里八村的乡亲谁家添小孩,也都络绎不绝地前来求他们做鞋,产品供不应求。
随后的日子里,他们不仅发动全家一起动手鼓捣“虎头鞋”,还动员周围的里村、南关、西侯、彭村等村的亲戚也参与进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虎头鞋”制作大军。
自己创业带来累累硕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普普通通的“虎头鞋”在他们手里弄出了名堂,结出了累累硕果。现在除虎头鞋外,他们共设计出龙鞋、凤鞋、鱼鞋、猪鞋、迷糊鞋等七大系列、50多个品种,其中,仅“虎头鞋”鞋头就有50多种花型。由于质量过硬,花样繁多,隆尧、内邱、柏乡以及石家庄市的商贩都慕名而来,产品全部订单生产。今年春天,一位匈牙利客商一个订单就要了一万双“虎头鞋”。
如今,“袼褙虎”牌“虎头鞋”每月生产2000多双,每月的销售额就达到四五万元,小小的“虎头鞋”每年能为他们创造50多万元的价值,经常供不应求。
◎相关链接
“虎头鞋”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在农村,有给一两岁的娃娃穿“虎头鞋”的风俗。虎头鞋鞋底宽大,不仅穿着舒适,还便于孩子练习走路。鞋脸的造型取老虎的虎虎生威之意,孩子穿上它有驱病避邪,能成人之说。所以,我们这一带的孩子们大都穿着它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虎头鞋做好后,别忘了送鞋还有许多讲究,送双不送单,六双、八双、十二双,多多易善,姥姥做好的鞋还不能缝带子,鞋带应该让奶奶缝上。据说,这样会使娃娃富贵双全。
穿“虎头鞋”的历史已无法准确考究,各地有各地的说法。在“袼褙虎”生产地,有着这样一个版本: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村子里有位巧妇,最擅长刺绣。据传,她绣的鱼见水就能游,绣的花能引来蜜蜂蝴蝶。有了这样的巧手母亲,这家孩子的穿戴与众不同,可以说是每天不重样。
有一天夜里,突然来了个妖怪,把村子里的小孩儿都抓走了。只有这一家的小孩安然无恙。为什么?当时这个孩子睡觉时穿着巧手妇人刚刚绣好的一双“虎头鞋”,因为新鲜好看,孩子喜欢得连睡觉也没肯脱下来。因此,村子里人们便认定是这双“虎头鞋”救了孩子。从那时起,穿虎头鞋的风俗就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