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5毛钱一个的馒头,要先排上近10分钟的长队,在杭州很多店,这种场面是难见上,但在杭州中北路上的“西北人家”,这种长队却是天天常见的事。
“每天都是这样,要到他们店买只馒头,确实是不容易!”在“西北人家”对面做生意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除了下暴雨,到他们店买馒头的队伍,总有10米长,从早上6点,到下午4点,从不间断。”
近日记者听说有这种奇事后,这些天便特意往这家店门口去溜达一下,还真总能看到食客排上了长长的队伍。
是啥神奇馒头?大名:“高庄馒头。”
店主透出底子:这“高庄馒头”,每天能卖出10000个!
老板姓苏,河南人
“高庄馒头”是“西北人家”饭馆的一个特色点心,饭馆的老板姓苏,名训龙,河南人;今年估摸50多岁,身材魁梧,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明明是河南人,干嘛饭馆叫“西北人家”呢?“我们店里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是甘肃人,自然是少数服从多数了!而且我们做的点心也是北方特色,叫西北人家才能‘菜如其名’啊!”苏训龙声如洪钟地笑道。
苏训龙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外闯荡,他去过新疆、甘肃;1989年,他来到了杭州。初来时,苏训龙在杭州市公交公司上班,每月靠着自己30多元的工资,养活全家人,过得很清苦。于是,从来坐不住的他开始寻思着怎么做点小生意。
有一次,有个朋友向他抱怨说,杭州清真餐馆太少了,朋友来杭州想找个清真餐馆聚一下都不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苏训龙就在这次聚会上找到了他做生意的方向。
“于是我和那时的很多人一样,下海了!”苏训龙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开始时,我在汽车东站开了个店,后来又到西站。托改革开放的福,生意一直都很不错,毕竟那时候竞争少,生意好做。”
一天能卖10000只
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苏训龙不再光埋头做生意,而开始思考清真食品的大形势了:现在杭州街头清真食品店,如“兰州拉面”、“清真饭店”到处都是;要继续做清真的生意,得走品牌路线,得打出名气。于是他作了一个决定,把店开到市中心去,而且要足够大。
去年3月5日,三层楼的“西北人家”开张了。这里的清真食品应有尽有。羊肉汤、羊骨头汤、牛肉汤、饺子,你能想到的这都有,但馒头依然是这的主打特色点心。
“开张第一天,我们做了800只馒头,两个多小时全部卖完;4月份我们的量就增加到1000多只。”苏训龙得意地说,“现在,我们每天要用1000公斤面粉。按照一个馒头用干面0.1公斤计算,一天下来我们要卖10000只馒头。”
卖馒头的店面到处都是,干嘛一定要排队在“西北人家”买呢?正在排队的王婆婆笑着对记者说:“老苏这里的馒头就两个字——实惠。我买5个馒头,只要2.5元;但5个馒头有0.9公斤,够我们一家4口人吃一顿的。”
在买馒头的老顾客里有一个年轻人“很奇特”。苏训龙告诉记者,每周他都会来买10个馒头;而且每次都是打车过来。有一次这个年轻人还笑着对苏训龙说:“你的馒头虽然够白,够筋道,够嚼劲,但我来回的士费也要花40元,再加上4.5元,你的馒头也算得上杭州最贵的了。”
苏训龙告诉记者:“现在做生意,我靠的是实惠、讲信用。从第一天在这卖馒头开始,我们的馒头质量一直是这么好。随便挑5个,保证不少于0.9公斤;随便选一个咬上一口,味道保证够筋道。”
想找超市一起做馒头产业
虽然每天能买出10000个大白馒头,但最近苏训龙心里一直很着急:他听说自己现在店面不久就要拆迁了,到哪选个合适的店铺?店址选远了,担心失去老顾客;找近处的,却又没合适的。
此外,苏训龙还有一个想法——做大自己的馒头产业,成为一个真正的“馒头大王”。所以他现在急需一个平台,让自己的馒头卖到杭州的各个角落。
“如果能和超市合作那就好了,”苏训龙对记者说,“要是能在超市门口有一两个平方米的铺子,打上“高庄馒头”的牌子,我就能把做好了的馒头送过来,让朋友们在逛完超市之后就能随手买到我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