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楠曾写书盛赞胖大姐
据说主持人汪涵吃了胖大姐的臭豆腐之后,称赞臭豆腐实在棒,动不动带一帮人杀过来,于是胖大姐的臭豆腐更加“臭名远扬”。超女来杭州的时候,胖大姐臭豆腐成了超女们的“定点食堂”。
超女评委黑楠在自己的书里回忆:“胖大姐”臭豆腐,在业界非常有“范儿”,老板胖大姐,就靠这个路边摊,一年少说挣个两三百万元。她是LV包包的狂热爱好者,出一款买一款,搞得LV在杭州地区颇有些额外的名声……
大家猜测,胖大姐绝对是有钱人,只不过不愿张扬。有人建议,胖大姐应该搞抽奖,吃鸭舌头赢LV。
著名专栏作家沈宏非也惦记着胖大姐的臭豆腐,到杭州必吃胖大姐臭豆腐,还帮着写文章作宣传,如今的胖大姐已是杭城美食圈中的名人。
儿子穿的都是名牌
生意好了,胖大姐脸上有了笑容,胖大姐说:“其实我很爱笑的。”
她是LV包包的狂热爱好者,出一款买一款?胖大姐矢口否认:“都是汪涵大嘴巴,我不糟蹋这个钱,奢侈品不会用的。”胖大姐说,汪涵下次到店里来肯定要说说他。
胖大姐说自己出门买东西经常遭白眼:“我买双100多元的鞋子,老板不耐烦地说‘套来套去套啥西?”记者看看胖大姐脚上穿的鞋子,确实也不像是名牌货,胖大姐老公也穿了一双家常布鞋。
“你儿子穿三叶草总是真的吧?”胖大姐这回没否认,“儿子穿的都是名牌。”胖大姐说要给儿子买点像样的东西,“外面攀比的,不然儿子面子都没有的。”
胖大姐是“小吃世家”
旁边卖香烟的告诉记者,专程来吃胖大姐臭豆腐的人多了,从北京、上海赶过来的都有。只不过现在胖大姐已经不常出来了,在家照顾生病的老母亲。
据一位姓单的出租车司机回忆,他在平海路一带来来往往也有20个年头了,打从他20年前把车停在西湖电影院门口起,胖大嫂就在马路边摆个油锅卖臭豆腐了,据说那时候胖大姐的臭豆腐就是西湖电影院观众的美食。
现在胖大姐臭豆腐店周边都是高楼大厦,老邻居也已搬迁,热心的路人指点记者找到了胖大姐的一个老邻居。据邻居回忆,胖大姐的父亲是老面案师傅,解放前就在西湖边开饮食店卖馒头烧饼。胖大姐的母亲也是个面点师傅,几年前也在马路边摆摊卖过小吃。胖大姐在国营饮食店做面点,后来两万元买断工龄,在马路上摆摊做起臭豆腐生意了。
胖大姐的生意经 扎根本土颇得人缘
胖大姐有自己的生意经,“地段好、顾客好、帮工贴心”。胖大姐如是总结。专栏作家沈宏非则说,这是因为胖大姐的臭豆腐够地道,够草根。
厚道热情引来四方客
其实胖大姐不姓王,可是食客们叫她王大姐,她也答应着,时间长了大家都叫习惯了,还都以为她姓王,胖大姐也无所谓:“王大姐就王大姐吧。”
几次接触,发现胖大姐人厚道又热情。据说胖大姐有很多朋友,各行各业都有,名人也不少。“到这儿来的顾客都特别好,像自己家里人一样。汪涵以前经常带着女朋友过来,今年有好一段时间没来了。”胖大姐说,很多名人到杭州都来光顾她的小店,有些人电视上经常看到,就是叫不出名字,电视台的几个主持人来得勤,有些还认识。
胖大姐说,街道两旁停满了各种高级小轿车,都是慕名而来的食客。来的人先找位置,否则只能坐马路牙子上了。后来有人建议她扩张门面,于是她把二楼打扫了一下,又添了8张桌子,但生意好的时候还是嫌少了。不过现在胖大姐的小方桌不能摆到马路上了。
“生意是从1998年开始好起来的,”胖大姐说,“那时候过夜生活的人多了,都是老顾客带新顾客。以前的人买一串臭豆腐还得两个人分分,后来想得通愿意花钱的人多了,一个人花几百元也是有的。”胖大姐说,一开始是电影院的观众买,后来西湖边游玩的人多了,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她的臭豆腐店见证了平海路口20多年的变迁。近邻臭豆腐“臭”不过胖大姐
就在同一个地方炸臭豆腐,人家的生意就是做不过胖大姐。
胖大姐刚摆摊的时候,平海路口有六七个卖臭豆腐的摊子,但是没过多久,一个个全都消失了,为什么呢?“客人都到我这里来了,我这里坐不下,但是人家宁愿等,别人的生意在这里做不下去。”
几年前,胖大姐家旁边又开了一家很像样的臭豆腐店,帮工们穿上了白衣服、戴上了白帽子,桌椅板凳也都是好东西,人家就不信这个邪,要和胖大姐竞争。
可是,一个晚上过去了,那家店只卖出了一串臭豆腐。到了深夜,店老板蹭过来跟胖大姐商量:“我这还剩下很多东西没卖掉,你看能不能帮着卖卖?”胖大姐很爽快:“烧好的就算了,生的东西拿过来。”人家的东西放在胖大姐油锅里炸炸,很快就卖完了。那家看起来干干净净的臭豆腐店没能撑过一个星期。
也有帮工偷学了秘诀出去开臭豆腐店,可是半个月之后又回来了,“帮工出去做同样的东西,就是做不好,就算是从我这里把油倒过去也还是做不好。”胖大姐说,她所有的东西都是敞开的,肉是从肉联加工厂进的,蔬菜是从菜市场进的,没有秘密,可是,为什么人家的生意都做不过她?杭州人喜欢凑热闹,“杭儿风”也是有的吧。
臭豆腐深得杭州本土风味
一家难登大雅之堂的臭豆腐店,为什么会引得食客们趋之若鹜?“地段好、顾客好、帮工贴心。”胖大姐说,这就是她的生意经。
如果光是这几样,胖大姐臭豆腐还不至于牛到如此这般。“一、好吃,但不一定好吃死了;二、好脏,但不一定是脏死了;三、好便宜,但肯定是便宜死了。”专栏作家沈宏非说:“第一是因为好吃,出品够地方,够地道,够草根。东西好吃,地方也好玩……”在犄角旮旯的陋巷四周,听着市井奇谈,品着味美价廉的小吃,确实会品出生活的另一种滋味。
对杭州人来说,吃炒粉干、炒田螺、臭豆腐,一定是路边摊最好吃、最地道。犄角旮旯里的路边摊留存了本地菜系中最繁杂又最朴素的味道,这也使得路边小吃摊成为深入城市与本地精神对话的一种方式。胖大姐在饮食店里摸爬滚打几十年,无疑深得其味。路边摊就像这个城市的“老字号”,它们比老字号更隐秘更民间。
人们对失去的东西总是格外留恋,这类路边摊是幸存下来的不多的印记了。城市的街道曾经是穷人创业谋生的地方,路边摊与我们之前的生活记忆相关,他们留存在一种文化共通的记忆中,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的草根性对时尚男女也有一种似有若无的吸引力。 为老门面放弃300万拆迁费虽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胖大姐从未想到要离开这里,也没有想到走到外面去与别人联营,她说,这里是她的根,看着顾客开心地吃她的臭豆腐就感到满足。
上海苏州有人想投资做连锁
生意做好了,就有人上门来,想联合胖大姐做联营。
“上海、苏州、北京都有人来谈过的,想和我做联营。”胖大姐告诉记者,他们想做胖大姐臭豆腐连锁店,连价格都谈了,开店的钱对方出,胖大姐过去指导工作,利润六四开,胖大姐多拿点。可是,胖大姐不想离开杭州,胖大姐甚至连城西都不想去。
胖大姐明白,西湖边平海路口是她的根、她的老顾客、她的人脉,她用来“霉”臭豆腐的西湖水,真的离开了这片土地,不一定就能扎根。
胖大姐说,她就在西湖边出生,一直没离开过这地方。早在解放前,胖大姐父亲就在西湖边卖锅贴烧饼,一开始租门面,后来赚了钱,就把现在这房子盘下来了。有些老杭州人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西湖电影院对面弄堂里排长龙买锅贴,那卖锅贴的就是胖大姐她爸;胖大姐她妈是面点师傅,现在86岁了,耳聪目明、手脚麻利,没事时在胖大姐的摊位上春卷皮子塌塌,做葱包烩卖卖,直到去年生病了才在楼上歇着了。
老店面永远不放弃以后拆迁了怎么办呢?胖大姐说:“我还在这里开店,臭豆腐我是不会放弃的,不能在门口炸了,我就拿到厨房里炸,老顾客都认识我的。”胖大姐明白,她就是店里的招牌,只要她往门口一坐,就算是店面翻新了,她的臭豆腐还依旧是美味。
为了这爿店,胖大姐放弃了300万元拆迁费,胖大姐说:“300万元没用的,每天花花就没了,再多的钱拿来也会用光的,老百姓要有个吃饭过日子的营生。”胖大姐见识过高人,不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门面要还我一点的,我不租给人家,租金再高也不租,我还开臭豆腐店,我喜欢自己做,看见顾客我觉得亲热。”胖大姐说,她的臭豆腐店还要扩张,到时候如果门面不够大,她就是到银行贷款也要把楼上买下来,“老顾客在这里坐坐吃吃,蛮开心的。”胖大姐对于拆迁后的打算,也早就盘算好了。
记者手记
西湖水让臭豆腐发扬光大
去采访胖大姐,想起刘备三顾茅庐。江湖传言中的胖大姐“拽”得很,凭一家臭豆腐店引得名人趋之若鹜,小本经营做得风生水起,一家臭豆腐店的收益堪比一家小贸易公司。我像刘备一样执着,心怀谦卑,想去请教她门口的那口大油锅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一次又一次到她的小店去吃臭豆腐。
其实胖大姐是个邻家大姐,不乏精明也不缺见识,但更多的是厚道和热情,跟街里街坊关系不错,生意会做,人情也会做。和她聊天,家长里短,人情世故,让人自然而然地有了亲近感。
除了体重和大家有区别,胖大姐实在是貌不惊人,可名人却将她捧为牛人,有人说这只是名人的矫情。
这是个草根文化盛行的时代,胖大姐的臭豆腐符合颠覆“宏大叙事”的后现代精神,至于味道是不是“美味到仿佛让人可以窥见自己的灵魂(某名人语)”,其实已经不重要。坐在街头的大肆饕餮,是比味道更爽的享受。
汪涵、黑楠他们杜撰出来的LV包包,无疑比味道更具吸引力。名模的博客、超女的食堂、儿子穿的三叶草以及专栏作家的推荐,这些名人需要给自己光顾的小吃摊一点传奇,生活如此平淡无味,这点传奇可以使生活有点波澜。
胖大姐收藏新款LV包包,就像是在平淡的白开水里撒了一点胡椒粉,符合他们的颠覆精神和游戏精神,而对于胖大姐,就像是在臭豆腐里加了一点异香。胖大姐其实也并不那么真诚地反对关于LV的传说,那点似有若无的异香以及西湖边的人间烟火,是胖大姐臭豆腐的特别之处,这样的路边摊甚至比“老字号”浸入了更多更复杂的零星味觉,怀旧、本土、草根、地道……这类路边摊是如此熨贴人心。
胖大姐是个聪明人,她打算牢牢地扎根在西湖边,把臭豆腐发扬光大。而深深扎根在本土文化中,深谙经营之道又不缺宣传策略的胖大姐,也是她的小本经营越做越红火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