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服务完的一个江苏南通的服装行业的客户,在谈起企业的发展现状的时候,提到现在江苏很多工厂面临比较严峻的民工荒,幸好该客户的工人差不多全都是本地的,因此受的冲击比较小。同时我的这个客户也做了很多慈善事业,比如他们一直在做的爱心基金,就是企业出钱又出人,默默奉献爱心,从生活和学业上帮助当地的孤儿,赢得了人心,当地人都把进入这家企业工作为荣,那些长大的孤儿学成回来也愿意进入这家企业工作。但是,虽然企业有如此善举,该企业未来依然会遭遇工人短缺的尴尬,因为毕竟他们现在所从事的服装代工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这让我想起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其基本逻辑是社会分工带来的专业化导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产生报酬递增,而进一步的分工依赖于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又是其结果。在亚当斯密看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劳动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而新的劳动分工的深化取决于市场范围的扩大。斯密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凭借持续引进新的分工而自我维持的增长理论,而且更深刻地指出,技术变迁以分工加速知识积累的形式,成为报酬递增永不枯竭的源泉。在亚当斯密研究的基础上,杨格将专业化分工理论在重视分工、交易费用和市场范围的关系的基础上,重新阐发了关于分工和市场规模的思想。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发展处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其关于专业化分工和报酬递增的核心思想是,制度变迁和组织创新对分工深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能否实现高水平分工则与交易效率有关;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决定着专业知识的积累速度和人类获取技术性知识的能力,决定报酬递增。分工的审核取决于交易费用与分工收益的相对比较,呈现出一个自发演进的过程。因为交易费用与每对交易伙伴之间的距离相关,因此,分工促进产业集群的的形成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而随着产业集群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很有可能出现或是从原产业分工中分化出部门厂商到异地复制集群,或是其伸向市场的触角越出国界,嵌入全球价值链。
从我这个客户所从事的服饰OEM产业来看,由于世界OEM的发展和演变是不断地向低成本的国家转移,目前,正处在第三个转移阶段--中国制造,未来OEM生产会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如东南亚、非洲,同时也会从中国的沿海向中国的中西部转移。OEM是在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利益驱动下产生的; 是经济发展后社会分工协作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源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二十年以来,有一部分OEM企业已经成功蜕变为自由品牌拥有者,如福建的很多本土品牌服饰企业;也有一部分通过在OEM过程中逐步掌握技术进行自我研发从而跳出原来的OEM供应链条,在产业链占据更为重要的环节如研发设计环节;也还有很多OEM企业一直在原地踏步,当然其中也有些企业是专注于OEM从而实现规模和利润,比如浙江申洲针织有限公司;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OEM这条路一直走到黑,从市场上慢慢销声匿迹。
当进入OEM比较成熟的阶段,中国的OEM企业都要积极的向ODM(自我设计)和OBM(自我品牌)过渡,OEMàODMàOBM,这是世界经济分工的必然,因为层次低的OEM生产将会转移到成本更地的国家。当然,具体如何进行转变,这是因企业而异,涉及商业机密,大家等着看他们在市场上的表现,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