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发现大门附近有只猫在紧张地四处张望,就很好奇地问妈妈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一只“野猫”,之前经常来我家,现在见家里来了这么多“陌生人”,就不敢再进来,只好耐心地观望院子里的动静。
为什么会有“野猫”?妈妈告诉我,有些人家全家都出外打工,家里的猫没人照顾,久而久之就成了“野猫”。
对这些“野猫”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找到食物,坚强地活下来。除了一些老鼠、麻雀之外,“野猫”还会找一些固定的人家“乞讨”,以固定的获取一些食物,降低挨饿受冻的风险。
选择谁家“乞讨”呢?“野猫”很有方法,会逐步展开行动。
第一步,“野猫”开始有目的的“串门”,在一些“准主人”的家门口观望,若是遇到表情友善的,则会多呆一会,否则就会迅速撤离,放弃这户人家。这期间,“野猫”不允许“准主人”有丝毫靠近它的动作。
第二步,在短暂的停留中,若是遇到一些 “准主人”的善意施舍,“野猫”会试探性地继续停留,以增加对“准主人”的了解。这期间,野猫允许“准主人”适当靠近。
第三步,在几次接受施舍后,“野猫”会试着进入“准主人”的院子里,停留更长的时间。这期间,“野猫”允许 “准主人”靠近,但会保留一些警觉。
第四步,在院子里感受到平安的气氛后,野猫便会放下警觉,甚至会进入“准主人”的屋子里休息,任凭“准主人”靠近,也不会在意。只是这期间,“野猫”仍旧不允许“准主人”触碰它,否则就会进行攻击,这是“野猫”和家中喂养之猫的巨大差别。
若是发现“准主人”家里的情况发生变化,“野猫”又会高度警觉起来,就像文章开始提及的那样,又一次开始紧张地观望。待到“陌生人”离开之后,“野猫”又会放心的进入院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休息或玩耍。
听完妈妈的讲述,对比做销售的过程,我发现二者的道理基本上相通的。
例如,消费者在选择商家的过程中,就像“野猫”选择“准主人”一样,都是带着某种需求,在高度警惕中逐步观察,找到一定的信任感之后,再一点点放松警惕。当建立足够的信任感之后,消费者会放弃当初的警惕和怀疑,选择与商家“合作”,即采购商家的产品或服务。
而对于商家来说,则应该逐步展示自己对消费者的善意,适当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利益”,让消费者慢慢看到自己善意和诚心,了解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和优势,从而一步步增强对自己的信任,顺利实现第一次销售。
有了第一次销售之后,商家应该努力做得更好,不能有丝毫一锤子买卖的想法,就像野猫进入“准主人”家中一样,“准主人”要赢得“野猫”更持久的信任,就要展示自己的善良本性,不断为其提供食物,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
总之,销售本质上就是双方逐步建立“信任”的过程,而“信任”是逐步建立的,且需要用心维系,这一点我们从野猫寻找“准主人”的故事中更能生动地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