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消费者在选购月饼时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防范月饼“陷阱”。尽量在大中型超市、食品商店等正规食品销售场所购买月饼,避免购买腐败变质、颜色或味道异常、超过保质期、无保质期或来源不明的月饼。购买后要按月饼的标签标注贮存条件进行保存。
2015年,中秋月饼的七大“陷阱”
中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食药监部门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了。近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陆续公布了各地月饼(专项)抽检情况,仍然反映出不少问题,揪出了许多不合格月饼产品。月饼问题主要出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其中的七大“陷阱”:
(网络配图)
陷阱1:防腐剂超标
月饼防腐剂超标是个“老大难”问题,几乎年年都有发现。今年抽检出超标的防腐剂品种涉及山梨酸、脱氢乙酸、纳他霉素等,涉及面依然较广,北京、山东、云南、浙江、湖北、河南等地的企业都有发现。其中,杭州的老字号九芝斋也赫然在列,其出品的散装黄金肉松广式月饼“防腐剂(山梨酸、脱氢乙酸)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指标超标。
陷阱2:糖精钠超标
山东三信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统一配送的豆沙月饼和金丝枣月饼中被抽检出糖精钠超标。糖精钠,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最近沸沸扬扬的“糖精枣”主角就是它!媒体还一度盛传它会致癌。糖精钠究竟会不会致癌?我可以负责任地回答:不会。依据和详情请参阅俞惠星的“‘糖精枣’怎么能随便说成‘致癌枣’呢”一文。
糖精钠属于甜味剂,在月饼中能不能使用?答案依旧是:不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烘培食品不在糖精钠的使用范围内,这自然也不包括月饼。
陷阱3:铝的残留量超标
月饼中铝的残留量标准值是≤100mg/kg。抽检中发现浙江、云南、山西等地企业生产的月饼超标,为1.6-5.4倍不等。月饼中铝的残留量主要来源可能是企业过量使用了含铝膨松剂等。
陷阱4:着色剂超标
在山东抽检中反映出的情况比较突出。涉及胭脂红、苋菜红、亮蓝等着色剂,而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它们是不得使用于烘培食品(包括月饼)中的。
陷阱5:微生物指标超标
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超标,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卫生条件控制不严、贮存不当等问题。山东、浙江、云南、吉林、上海、贵州、安徽等地的企业均有发现,涉及面也挺大。
陷阱6:理化指标超标
主要反映在过氧化值和酸价两个指标上。其中浙江有月饼过氧化值超标,吉林则有酸价超标的。
酸价表示油脂酸败的程度,过氧化物是油脂氧化、酸败过程的中间产物,是油脂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之一。指标过高时,月饼吃到嘴里甚至都会有哈喇味。这俩指标与油脂的氧化程度成正比,超标则意味着油脂已经严重氧化,对人体健康有害。油脂酸价过高,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摘自《活着要懂添加剂》)。
陷阱7:馅料不达标
有没有感到新鲜?月饼馅料放多少都有规定?是的。月饼标准明确了月饼馅料的含量要求,如京式月饼馅料含量应≥35%,苏式月饼为≥60%,广式月饼为≥70%,等等。安徽食药监局抽检中发现共2个批次月饼样品馅料含量未达到标准要求,月饼馅料存在“缩水”的情况。上述月饼样品馅料含量一个为63%,一个仅为55%,而适用标准是≥70%。造成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存在减料来降低成本。
为此,首先提请消费者在选购月饼时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尽量在大中型超市、食品商店等正规食品销售场所购买月饼,避免购买腐败变质、颜色或味道异常、超过保质期、无保质期或来源不明的月饼。购买后要按月饼的标签标注贮存条件进行保存。
其次,不要轻信虚假宣传
比如宣传有保健功能的月饼那肯定是假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
再者,月饼属于高糖、高脂食品,消费者应适量食用
尤其是老年朋友。月饼易分食不易“独享”,一次性不宜食用过多。
最后,需要提请消费者和生产者注意的是新版月饼标准已经颁布
新版标准将于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以代替目前使用的2005版月饼国准。新版月饼标准除了在内容上有修改之外,最大的变化还在于已调整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月饼》GBT 1985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