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的谈先生亲自带着电池多方考察之后,于2006年7月从北京某公司购回设备。开张后才知道,许多电池根本就没法修复,但不修又不能确定,常常白费劲。
项目名称:
废旧电池修复
标志性口号:“节能环保掀起新一轮财富风暴”,“废旧电池起死回生,抢占100亿商机”。
项目广告:
所谓废旧电池多指“铅酸蓄电池”,它广泛应用于民用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及通信、航天等领域。由于其寿命有限,加上受到气温等外部环境影响,其正常寿命更加缩短,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废旧电池产生。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电池,甚至变废为宝,是官方机构、民间研究人员及不少渴望从中“淘金”的厂商的重大课题。
最近,国内不少厂商和所谓的“研究所”都宣称自己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发明专利”;“电池修复率达到80%,甚至95%”;可“循环修复、反复使用,使电池寿命延长3~5倍”;“修复一组电池收费100元,而成本只需几元钱,一天至少修复10组,每月纯赚3万元不难”等等,类似的描述频频出现在各类致富类报刊和电视节目的新闻报道和广告中,一时间,招商加盟广告漫天飞。
项目点评:
废旧电池修复项目真的可行吗?真有那么赚钱吗?本刊记者专门请教了中国电化学领域的专家,浙江大学的张鉴清教授和复旦大学的柳厚田教授,并对经营该项目的创业者进行了采访。综合专家观点和经营者操作情况,废旧电池修复项目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不新。
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曾用于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装甲车和坦克,后被美国引进。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该技术进入中国。其基本原理就是向蓄电池中注入酸液,溶解或者说“活化”已经晶体化的硫化物,使其导电功能恢复。目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修复仪、活化仪、修复剂,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2、效果没那么神奇。
电池损坏有多种可能,如变形、短路、漏液和电池极板老化等等。而目前能修复的,仅限于电池极板老化——硫化,其他类型的损坏,通过所谓的修复仪等无法修复。修复程度上,一般来讲,可延长电池寿命1~6个月。所谓“100%修复”、“延长电池寿命3~5倍”,可“循环修复、反复使用”,纯属虚假。厦门的章先生从长沙巨龙公司购买所谓获得“国家专利”的修复设备使用后,顾客纷纷上门投诉,蓄电池最多能使用一两天时间,或者根本就没有被修复。
3、效益没那么好。
许多电池,能修复,但得一连花上三四天,而一台仪器只能同时修复一组电池,效率也非常低。每修复一组收费80元左右,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能修十来二十组,可以收入千元左右。除去房租、电费等开支,所剩无几。而仅购买设备,就花了将近1万元。对目前的项目,谈先生是取舍两难。对于想投资废旧电池修复项目的朋友,我们建议,忘掉各类报道和广告中那些诱人的言辞,多方考察,再冷静分析:项目究竟有多大利润空间,技术是否成熟,设备是否合格,厂商信誉是否良好,该项目在自己所在的地方究竟有没有生存空间。
建议谈先生及与谈先生处境相近的朋友,在决定放弃此项目之前,可以尝试扩大业务种类:将电池修复、废旧电池回收、电池租赁和新电池销售业务相结合。顾客愿意修复的,可以为其修复;不愿意修复的,可以直接购买其废旧电池后自己修复,能修复的可以对外出租,不能修复的,再转手给专门的电池回收厂商。
新电池购买业务主要针对一次性购买者,同时可开展“以旧换新有折扣”这样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与此同时,关注该领域最新成果,真有能提高修复效率的,可以考虑及时引进。而那些已经遭受损失的朋友,可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讨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