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带来的客人也日渐多了起来,销售额又爬回了赢亏点以上,姐妹俩心中却并不欢喜。一份美的事业,掺杂了丑的因素。
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一年后,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画廊很快又陷入不死不活的状态,姐妹俩想发奋却找不到着力点——大家依靠着同样一群设计师,卖着同样平庸的产品,谁能比谁跑多远?
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让姐妹俩隐隐约约不安起来。 一天,一位老顾客走了进来,逛了一圈后,惋惜地说:“原来那么有品位的画廊,现在怎么卖的全是大路货?”然后撅着嘴摇着头走了。 这句话像闪电一样击中了姐妹俩。她们猛然发现,昔日因为找到了一个好的画师、画芯和画框而欢呼雀跃的感觉太久违了,而那才是一个画廊的命根;给回扣固然可以做成些生意,但追根究底是在侵害顾客的利益,可是,谁能靠侵害顾客的利益而持续获利呢? 创造之路,差异之路 2001年,杨琪姐妹迷途知返。 给不给回扣,不仅是道德抉择,而且是路径抉择。在回扣成为行业潜规则的情况下,不给回扣的生意该如何做?这是姐妹俩面对的挑战。 她们首先打出的是“品质牌”,画芯、装裱和画框更高雅、精美和专业,为了寻找好的产品,她们无数次地往返欧洲、香港、广州、上海等地,并聘请了几位一流艺术家作为画廊顾问;同时扩充产品线,满足顾客更丰富的家庭装饰需求,比如收藏品、陶艺和雕塑。 现代营销手段的引入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成了画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比如她们首推家装艺术上门设计服务:打个电话,上门设计、配画、安装及售后等轻松搞掂。此举令顾客摆脱了对设计师的依赖,效果立竿见影。 通过这两招,杨琪在产品品质、种类和服务水平上与同行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在杨琪的目标顾客中,除了普通装修家庭外,还有一部分是艺术收藏家。为了打开这块市场,姐妹俩决定不断用举办艺术展的方式来树立品牌,扩大影响。迄今为止,杨琪的画廊已投资举办了三十余场具有海内外声誉的艺术展览,各地媒体竞相报道。姐妹俩赔钱赚吆喝,一举打响了画廊的全国知名度。 通过举办艺术展览,也开辟了新的业务空间。姐妹俩的艺术展览每次都邀请社会名流和知名企业家等参加开幕酒会,展览令他们印象深刻,而他们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群。比如在企业装饰办公楼、酒店、新楼盘样品房时,他们自然就会对手下说:到某某画廊去看看吧。 于是,那些同行们需要给大量回扣才能拿到的“大单子”,现在纷纷主动找上门来。这些顾客看中的,就是品质和品牌。如今,在本地的高端工程项目中,不给回扣的杨琪姐妹,得到的机会反而最多。 而且她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家装设计师们也越来越愿意来到自己的画廊配画——原来,装修竞争开始如火如荼,而回扣经营又已尽人皆知,艺术品的品质和品牌开始成为整个装修业的首选。
通过办画展,姐妹俩手里也拥有了很多艺术家的原创作品。因为画展之后,艺术家一般都愿意与画廊签定授权代理合同,在一段时间之内把他们的原创作品交由画廊独家代理。2004年开始,艺术品投资升温,画廊的代理权成为“垄断资源”,各地收藏家、投资者专程赶来买画的情况络绎不绝,生意锦上添花。
2005年,杨琪姐妹撤离装饰城,在长江边上开了一家上千平方米的总店,门外是浩浩江流,门内是姐妹二人安宁自在的心。 杨琪最后告诉记者:回扣是最简单的商业模式,它让人懒惰;而品质之路是有挑战的商业模式,它让人习惯创造,追求与众不同。她说,在我们这个缺乏创造的社会,一个习惯创造的公司,怎么会没有长远未来呢? 因为不愿在拿地时上下“勾兑”,卓达少挣了100亿。 但它并没有因此死去,反而成了河北最优秀的地产企业,一骑绝尘。 用老板杨卓舒的话说,一个企业好比一架飞机,卓达一开始便选择成为喷气式,而那些使用了螺旋桨的企业始终无法突破音障的限制,否则便会机毁人亡。 卓达道德律 采访杨卓舒是在冬日子夜,相伴的只有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众所周知,“拿地”环节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杨卓舒,石家庄的地产大佬,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河北首富”,却始终洁身自好,原因是“要按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标准,全世界的精神病人我属于其中一个,就是精神有病。” 他说的是他极度不愿意求人的性格。“哪怕对方举手之劳就给我带来巨大的好处,我也不愿意求人。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请我吃一顿饭,哪怕一个烧饼掰给我一半儿,我内心里老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人送我一盒茶叶,我必还他一瓶好酒。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怎么形成的,反正就是不愿意求人。” 这些年,杨卓舒痛快地向社会捐资1亿多元,却不能容忍自己在桌子底下给官员送一分钱,整个企业清清白白,一切都如杨卓舒在公司里书写的几个大字那样——“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集合”。 性格即命运,这种性格让杨卓舒没少吃了亏。 不仅那些吹糠见米、地段好的项目轮不到卓达,就是十拿九稳的项目,也常因不“随波逐流”,在最后一分钟被人从手心里抢走。为此,10多年间,卓达在石家庄至少少开发了1000万平方米的房子,起码少挣了100个亿。 不过,杨卓舒感到很欣慰。“我得到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身上装着护照,随时准备逃亡;不会像一些老板那样,听说哪个贪官进去了,立刻就得做撤退准备;也不用一听到警车叫浑身就冒冷汗。” 正是因为如此,在身边老板倒了一茬又一茬后,杨卓舒从做别人不愿做的项目,到做别人做不了的项目,不仅在石家庄风平浪静地干了14年,还把业务拓展到了北京、天津、海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年销售收入几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