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店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商店的营业额,常常会盲目地迫求商品组合丰富化;但是若处理不当,反面会造成部分商品滞销现象,进而影响营运资金的周转,减低绩效,妨碍卖场外观,连带降低商店利益。所以对滞销商品的有效及时处理,就零售业者而言,实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
1.滞销品的定义 (1)现有商品因持续销售不佳(对公司整体贡献度衰退)而必须淘汰者。 (2)市场上已推出新的替代商品且厂商也将停止生产者。 (3)新商品引进失败而成为滞销品者。 (4)过季商品。 2.滞销品淘汰方式 滞销品处理应分三个阶段来讨论: (1)进货前。力求采购计划的周密与谨慎,是杜绝滞销品的前提。采购人员及商品开发人员应粉演好把关者的角色,防止“潜在”的滞销品上架。 (2)进货后。一旦决定商品导人商店后,相关人员应随时注意商品周转情形、库存状况,以尽早辨识出卖场中已成为滞销品的商品,这样才能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善后处理。商品经评定为滞销品后应立即果断地处理,而不能置之不理。有关滞销品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须确立一个基本观念,就是滞销品并非具有价值的商品,甚至不能称之为商品。因为这些滞销品即使摆上货架,也无法提高销售效率。如果不下定决心把这些滞销品尽快处理,反而抱着想“大赚一笔”或“务必捞回本钱”的想法,将有造成积压更多的可能。 ②处理滞销品较有效的方法是当机立断,降价出售,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③与原供货厂商洽谈换货(更换商品),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因此在滞销品处理的过程中,除了做好事前防治及事中诊断发现的工作外,尽快处理善后的工作更为重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资金运用流畅、商场空间美化、商品陈列丰富及保持商店形象,并创造其他商品的销售机会,提高营业利润,便商店更繁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