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有商战的地方自然“谍影重重”,一直活跃在大商场内的“商业间谍”如今开始将阵地转向街头小店。
记者调查发现,一直悄无声息的街头小店开始被“商业间谍”频频光顾,一些街头服装店刚上款式特别的新货,不久就被人抄袭出现仿版,小店经营者不得不与“间谍”们玩起了“地道战”。
“商业间谍”潜入街头服装店
“这周我已经发现三个‘间谍’了。”昨日,兴华街上一家服装店老板刘女士感叹。她对记者说,近段时间不断有特殊的顾客光临她的小店,这些顾客很有意思,一般不买东西,但几乎会把各种衣服的款式问个遍,包括最低价格、进货地点、面料和流行元素等。
刘女士说刚开始她没太在意,可上周刚上了一批新货,款式是她学服装设计的妹妹亲自设计的,别处根本没的卖。没想到过了两天她逛纬四路服装市场时,却发现了同样的衣服,这让她想起了前些日子那些特殊的顾客……
无独有偶,近段时间很多街头小服装店的经营者和刘女士有同样的遭遇。“没办法,我们现在一遇到刨根问底的顾客,就很紧张。”另一家服装店的经营者马女士坦言。
打探市场信息每天进账百元经过几天的观察,记者终于在刘女士的指引下,与一位自称姓唐的特殊顾客交谈起来。
唐女士坦言,她是郑州某家大型超市的专业市场调查人员,也就是所谓的“商业间谍”,工作之余她也会替一些小店打探市场信息,收费标准是每天百元左右。
她透露,对于他们这些职业“商业间谍”来讲,涉足小店业务目前还是探路阶段,一般都是作为兼职来做,打探的内容主要包括最新款式服装的来源地、相同款式服装的最低价以及近期上货的动向等信息,还要偷拍新货的照片方便生产仿版。
小店挂起“同行莫入”警示牌
对此,很多小店经营者很无奈。不过记者发现,几乎每家小店都挂着写有“同行莫入,面斥不雅”“同行莫入,自寻耻辱”等字样的警示牌。马女士说,希望这种警示性的语言能起到心理震慑作用,但谁是同行,又没写在脸上,“其实根本防不住”。
很多小店经营者说,自己卖的服饰,都是辛辛苦苦从外地经过精心挑选采购回来的,若同行前来“刺探”,其劳动成果就会轻易被“克隆”。因此同行忌讳互相“串门”,行内早有此类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