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站在智能手机“风口”上,迅速飞起来的小米手机,为了所谓“智能生态链”的战略,并购潮不断,严重稀析了品牌资源,造成小米处在品牌混沌之中,未来小米是危还是机呢?
目前,无论从市场竞争、行业发展,还是从品牌建设等方面来看,小米确实出现了危机的苗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市场竞争来看,小米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市场竞争白热化。
我们知道,手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小米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小米的诞生,刚好处于传统手机更新换代的成长时期,可谓得到了“天时”,站在全球最大中国消费市场的“地利”位置,以“物美价廉”的产品优势,采用粉丝互动体验和饥饿营销等方式,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可谓“人和”,为此,成就了今天的小米品牌。
人们常说“树大招风”。小米迅速撬动了中国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目前市场正趋向饱和,但如今品牌混战如火如荼,小米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比如华为、魅族,以及新推出的大神等品牌,从六月份销售排名来看,小米从第一位置下降到第三,排在华为、魅族之后,可见,小米手机销售有下滑之势,危机警报己经拉响。
其次,从行业发展来看,小米面临转型问题,多元化的单一品牌战略模式,需要时间和市场考验,小米将会进入调整期。
有人说,小米CEO雷军是营销奇才,只有雷军才能成就小米,世界上没有第二个雷军,此话不假。当小米迅速成长之后,他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站在“风口”上飞起来的小米,如果风停了,小米如何办?于是,他提出了“打通智能生态链”战略,以原有小米的消费者生态为基础,“跨界”新的业态。
正如说“隔行如隔山”,小米“跨界”众多行业,比如,机顶盒、电视、智能家居等行业,如果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小米将会是空中楼阁。显然,这种多元化单一品牌战略模式,看似思路清晰的战略举措,其实,使小米品牌更加混沌,小米的粉丝会认同吗?我看未必,因为粉丝认同的是手机,不是其它与粉丝无关的产品,我认为,这种“改变消费者心智”的转型战略,注定举步维艰,有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三 从品牌建设来看,小米塑造品牌时间短,品牌短板突出,打造核心竞争力仍然任重而道远。
人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品牌也是一样,小米塑造品牌时间不长,严格地来说,小米还不是具有内涵的品牌,尽管小米创造了营销奇迹,短时间内销量上千个亿,也只是品牌建设中关键第一步,打开了品牌认知度。但是,我们无论从自身定位方面,还是从品牌战略来看,小米品牌短板突出,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仍是小米的瓶颈。
从自身定位来看,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网络营销公司?至今定位模糊,不利于未来市场竞争。
有人把小米比作“中国的苹果”,大家知道,苹果公司是全球硬件创新典范,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硬件收益率超过手机产品,达到60%以上,虽然它是高端智能手机代表,但是硬件创新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而小米是低端智能手机代表之一,产品利润就是其核心收益,更谈不上硬件创新,两者根本不同档次。
如果小米真的做“中国的苹果”,那么,小米就应该从硬件着手,不断地创新技术和产品,满足粉丝需求,最近一段时间来,小米收购动作不断,整合了许多技术型公司,我认为,它更多是为了转型的资本运作,尽管小米技术储备力量雄厚,但是,硬件创新仍然是小米的短板。
事实上,小米的成功更多得益于营销创新,而不是硬件创新,在硬件创新上,它也比不上竞争对手华为,目前,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营销模式的创新,准确来说,它定位为技术型的网络公司,更为合适。
从品牌战略来看,小米打造“智能生态链”战略,看起来目标明确和宏伟,但实施起来存在众多变数,不容易品牌塑造和发展。
我们知道,随着消费者不断变化,品牌塑造也要相应改变。小米打造“智能生态链”,它是建立在消费者生态圈构成的商业机会。换句话来说,它是一切围绕目标消费者着想的战略模式,问题在于,未来消费者生态圈是什么呢?
在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时代,这种所谓的生态圈,仍然存在变数,比如,90后人群比80后人群更加注重时尚、体验、以及自我个性张扬等特点,社会上出现了如坑爹、炫富、冲击道德底线等诸多90后现象,小米如何精准把握这些人群呢?如何塑造品牌忠诚度?并且这些“跨界”的生态圈,并不是小米想打造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更多资源整合,包括人才、资金、行业分工、产业链等要素,谈何容易,从长远来看,更不容易塑造品牌忠诚度,不利于品牌发展。
总之,目前,小米确实处于品牌混沌之中,也存在着许多危机迹象,那么,如何转危为机呢?小米应该跳出品牌怪圈,利用“一切以消费者出发”的互联网思维,精准把握粉丝的生活特点,为他们所想所为,给予创新产品和服务,才是小米品牌制胜之道。同时,我认为,如果小米打造成O2O模式的智慧生态圈,也许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它需要更多智慧和勇气,大胆创新,开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