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读诗,很少人关心诗,诗集也很少有人购买,年轻人的诗更是近乎“无人问津”,这是现状,很真实、很残酷。
![编本小诗集 一本诗集的“乡愁”与“意外”](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205210183475.jpeg)
一本以“乡愁”为主题的诗集《一群正在回家的人》,却触发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一个令人大多人都吃惊的“意外”,似乎正在打破这个由来已久的怪圈:2015年7月15日,据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中国现代诗歌图书畅销榜”权威显示:《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位居中国现当代诗歌图书畅销榜第21位,同期销售的诗歌图书有36071种。
在此之前的2015年7月11日,《一群正在回家的人》进入当当网中国现当代诗歌销售榜100强,位列第93名;2015年7月14日,当当网已经显示:《一群正在回家的人》已经售罄,暂时处于“缺货”状态。
“乡愁”不是个新词语,也不是新话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外”?也许源自一种历史性的巧合。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变,“乡愁”在快速升温。尤其是据中国青年网报道,2015新年伊始,习总书记在赴云南考察调研指出:“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
在此之前,习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乡愁”,例如,习总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碰巧的是,《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也是在2015年1月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的,一本“营销诗人”谢付亮先生的人文诗选《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主题正是“乡愁”,中国诗话第一人蔡镇楚教授在序言中写道:“原野,田间,院落,道路;布囊,拖车,肩背,牵手。一群正在回家的人……这是回归自然生态的愿想之路,这是回归祖宗植根安详之路,这是回归精神家园的艰难跋涉之路。”
作者谢付亮先生身处市场一线,主张“白天动于‘市’,晚上静于‘诗’”的人生态度,倡导人人都要以诗意的态度来积极观察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幸福与美满。作者也正是凭此态度,二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累计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坚持不懈地用诗歌来记录并思考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
蔡镇楚教授在序中感叹道:“当今之世,市场化、资本化、城镇化洪流的冲击,家园毁弃,故地消解,环境破坏,传统丢失,家园在何处?故土难离、满怀家乡情结的人们,无论路程有多远,贫富差别有多大,职务地位有多高,都会自觉去寻找昔日的家园,探亲访友,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也许,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群正在回家的人》的“意外”热销,正是源自于对“乡愁”集体无意识地追寻和怀念,对“回家”的深切呼唤和冥冥之中的冲动,于是,我们看见“无论路程有多远,贫富差别有多大,职务地位有多高,都会自觉去寻找昔日的家园,探亲访友,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于是,我们看见一本诗集的“意外”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意料之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是“人”,是一群需要“回家”并正在“回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