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热传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的文章,指出一个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需要不少于300万元人民币积蓄才够养老。而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也未必够。 据钟文的观点,千万元不足养老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增速偏快。从1987-2007年间,M2和M1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9.8%和17%。1990年,M2、M1和流通中现金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了2007年则分别为40万亿、15.2万亿和3.1万亿,不到20年,分别增长了26、22和12倍。此外,他粗略估算,现在退休的5000万老年人,是由目前交纳养老金的1.5亿青壮年人养活。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约在1.5万亿,仅能供养不足500万人存活25年的养老所需。未来20年养老金尚无着落。 不论钟文是否信言笃论,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货币扩张和低利率环境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应该进行适当改变了。而这次危机之后的政策退出正可考验北京调整经济结构和货币政策的能力,权当练兵。 且看来自货币市场的信息,中国央行或重启三年期央票发行。此前,三年期央票的最后一次发行是在2008年6月26日。央行重启三年期央票发行,是为了加大对充裕流动性的回笼力度。因为控制信贷投放的任务如此艰巨,现有回笼工具却效果不彰,且难以进一步加大操作力度。
![陈序之 设计师 好日子冲向终点[陈序专栏]](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362690757619.jpeg)
据报道,自2月下旬以来的6周内,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持续进行净回笼,累积净回笼规模达到人民币7960亿元。但是,资金宽松的环境仍不为所动。市场发现,反映资金面充裕程度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在春节过后持续低位徘徊,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和基准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在1.30%和1.60%附近的相对低位徘徊。何况,此前一年期和三个月期央票发行规模已经到了瓶颈,不提高发行利率,这些品种的发行规模很难继续扩大,但如果提高发行利率,又会向市场将传递出更强的信号——加息在即。 此时,央行重新采用新的流动性回收工具,而不是动利率,似乎是不愿意市场对加息抱有太强烈的期望。无怪乎有人甚至认为,三年期央票的重启或许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真是这样?我倒宁愿相信,这一次,加息是不可避免的,正如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一样。所有担心收紧货币政策会打压经济的观点无非是为资产泡沫投机创造更多机会。 中国央行新任顾问李稻葵已表示,北京可能会在第二季度加息。《中国证券报》引用李稻葵的话,称央行可能会在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升幅超过3%时加息。就在李稻葵言论发表的当天,世界银行7日公布了最新《东亚及太平洋[12.59 0.08%]地区经济报告》。报告指出,面对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及经济持续增长的双重压力,经通货膨胀调整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将可能上升。当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北京更可能通过通货膨胀和名义汇率升值的多种办法来实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世界银行预计,20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平均将达到3.5%至4%。 是时候了。北京必须作出选择:一个选项是及时加息,适当允许人民币升值;另一个选项是放任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或者说,要么尽可能延长好日子,要么推它加快冲向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