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是干什么的 俞敏洪:不要毕业就创业 除非你是比尔·盖茨](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363990726070.jpeg)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群体就业压力尤其大。有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631万人,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如果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就将超过700万人。如何化解不断积聚的就业压力,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民企就业路更宽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总裁王健林委员指出,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就业信息的不对称。“现在全国的就业状况不清楚,究竟中国的失业率是多少?大学生究竟有多少没有就业?”他认为,民营企业要为就业作出的第一个努力是建立一个真实、公信力高、完全民营的包括大学生、农民工就业率的信息统计渠道,改革现在的就业统计制度。 “现在就业困难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委员表示,化解这个矛盾,需要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发生一系列的转变。要把各部门的职能统一起来,齐心协力解决就业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首先要从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来推进。”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张世平委员指出,要使教育的重点,更加体现现代化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她建议,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发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方面的培训。另外,中小企业在安置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吸纳作用,要从政策倾斜上鼓励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民营企业也要逐渐提高就业者的收入水平。 “目前民营企业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就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2009年创造了 7.3万个就业岗位,其中超过两成都是应届大学生。”王健林说,“除民营企业自身积极地吸纳大学生就业外,大学生也要改变就业观念,如果愿意到民营企业去就业,路子会更宽些。” 把握准创业时机 民盟中央常委、北京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委员说:“我常常被拽到某个大学去讲如何创业,但我的第一讲肯定是泼冷水,请大家不要一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 俞敏洪认为,鼓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去创业或者大学一毕业就去创业,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首先就是对大学教育的冲击。大学是学生面对社会现实、认真研究并且学习的地方,如果从一、二年级开始就想着怎么做生意,忽略了认真学习,是本末倒置。而且一毕业就创业,成功的例子非常少。“一般是几个同学一起创业,但通常创着创着就打架了,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与人相处的能力差,对行业的了解和容忍度也不够。” “我在北大干了六七年,31岁才成立了新东方,多年的工作经历对我创业成功有很大帮助。”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俞敏洪建议大学生毕业应该先工作再考虑创业,“ 要在工作中通过观察老板怎么干活来积累经验,通过跟同事打交道,学会在人群中间如何生存。” “目前最重要的是给大学生们一颗沉静的心去学习,给他们一颗勇敢的心在未来去创业。”俞敏洪说,英文中“time”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时间,二是时机。“清楚自己什么时机能够成功,才是创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