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报道,今年以来,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那么“民工荒”这片叶落预示着什么“秋天”的到来呢?虽然叶子落下并非一定是因为秋天来了的缘故,可能是虫咬、树病,或者只是一阵风造成的个别现象。相应的民工荒也未必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民工荒未来爆发次数渐多,持续时间渐长,发生地域更广,是否可以认为是某个“秋天”来了的先兆呢?假如说民工荒这片叶子是因为某个秋天造成的,那么可能预示着什么呢?不妨让我们来说说看。秋天1:只是阵风,不是秋天。风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惯例,二是波动。惯例是说以往每年春节后由于民工往返和跳槽造成了短时的民工荒。波动是说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订单短时激增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潜在)劳动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该“秋天”带来的其他现象:阵风肯定会过去。惯例造成的会按惯例在惯例时间内快速消除。波动造成的会视波动大小逐步因其它地区劳动力流入所消除。疑点:去年10月也曾发生民工荒,有不符合惯例先例,至于这次民工荒能否按惯例消失,可以拭目以待。报道中并未报道外地较多民工应声流入,仅用波动来解释是不够的。 秋天2:人口结构变化到了拐点。通俗的说,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直接导致年轻的缺少经验的民工少了,造成了这次民工荒。该“秋天”带来的其他现象:各地民工荒频现且难以消除。在未来20年内整个劳动力市场(不仅是初级民工)逐步水涨船高,人力资源越来越昂贵。疑点:失业人口渐多,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很大,似不支持人口结构拐点秋天。即使存在人口结构拐点,也是农村人口拐点,而非全民的人口拐点。 秋天3:劳动力与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凸显。劳动者和用工企业之间的需求吻合程度越来越低直到矛盾暴露。该“秋天”带来的其他现象:各地民工荒频现且难以消除。用工难和就业难的现象共同存在。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劳动力类型)冷暖不均。目前看,这一状况符合实际情况的概率比较大。 假如这片落叶确实是劳动力与经济结构之间矛盾的体现,以下事项可能渐行渐近:1、 竞争优势基于低劳动力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难以立足,产业转型的现实压力日益加大。沿海地区的此类企业在不做产品升级的情况下,需要相内地、西部转移,降低所需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生活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或者必须通过使用机器代替原劳动力。2、 随着内地经济发展,人民(尤其是农民工)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那些简单基于低劳动成本获得利润的来料加工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如建筑、餐饮、服务业)争夺廉价劳动力的难度越来越大,简单通过国内转移产业所在地已经难以生存,需要向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转移。3、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转型、转行、重组、破产等变革。4、未来低劳动力成本对应的恶劣劳动条件、低劳动报酬、低技能培训等日趋受到本行业其他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的挑战,“社会最低劳动成本”日趋增加。自下而上的产业升级压力日益增大。

5、在现有最低劳动阶层的工作环境和收入得到改善后,次低劳动阶层对应的行业和企业也将面临同样的境况,类似于低技能劳力——中技能劳力——高技能劳力的传递将产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规律将发生作用,具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专业技术工人将越来越紧俏,简单以学历为标志的现有人才选择/评价/培养模式将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