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去观察,能够在大潮中真正成为弄潮者的还是少之又少,为什么?我不认为这些创富者和创业者创意不够,不认为他们没有发现市场机会和顾客的价值,也不认为他们无法获得资金的支持,更不认为他们的毅力和吃苦不足,核心的关键,他们选择的不是持续性,不是“共生”与“众享”,只是一个机会。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在新著《大退步》(The Great Degeneration)中,重新思考构成西方文明的四大基石——民主自由、市场竞争、法治、公民社会,他甚至认为制度的衰退导致了西方世界经济的衰退和国家政治的保守固化……这些思考启发我从新的视角去看中国今天提出的“新常态”的表述。
过去35年中国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利用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劳动力的资源。随着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和发展,很多资源和要素都变成了短缺,甚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在加剧,劳动力短缺在不久将来成为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新常态”的表述标志着中国调整自己的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发展模式,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判断所做出的选择。实现这个选择,需要共生的逻辑与众享的价值观。
“共生”与“众享”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可持续的选择。在生存竞争中,仅仅凭着预见的能力出众并不足以让你持续成功。http://www.aihuau.com/必须能够在预见的基础上,能够构建出持续发展新事业的能力并使之转换为市场成功的行动。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机会犹如雨后春笋般萌生,财富的移动和积聚的速度前所未有,新的创富者和创业者层出不穷,创业及创新如大潮般蓬勃雀跃。
但是,冷静去观察,能够在大潮中真正成为弄潮者的还是少之又少,为什么?我不认为这些创富者和创业者创意不够,不认为他们没有发现市场机会和顾客的价值,也不认为他们无法获得资金的支持,更不认为他们的毅力和吃苦不足,核心的关键,他们选择的不是持续性,不是“共生”与“众享”,只是一个机会。
中国企业在压缩式发展进程中,几度经历了深陷竞争僵局的困惑,作为突破竞争僵局的着力点,协同营销、共生营销曾经进入了经营者的视线,而企业在实践中也经历了纵横协同的尝试,如价值链上下游协同、跨行业互补式协同、企业间嵌入式协同、区域模块化制造、行业内联合图存等等,都是一种共生的尝试。
“新常态”下,“互联网+”更提供了无限的协同可能,但是与之前明显不同的是,原来的协同营销本质上还是一种竞争关系的变体。互联网思维下的共生经营,则是远离竞争的价值创新。而互联网科技带来的这场社会变革,也使得企业“超越竞争”的夙愿更加成为可能。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媒介——也是企业重要的共生选择伙伴,就是——你的目标消费者,准确说叫“粉丝”、“社群”——这里彼此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利益关系、从产品到货币的商品交易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共生关系。而显然,这是一门新学问。
记住,机会不会让你持续成功,因为机会稍纵即逝,唯有共生成长,并可让相关成员共享价值,成功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