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上 王伟臣,本刊专栏作者 记者:你在博文中呼吁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中国投资者行为中存在哪些问题? 王伟臣:我们国家的普通投资者太需要教育了,太多典型追涨杀跌和羊群心理的投资者,决定了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循环总是在很短时间完成。巴菲特穿大杨创世[14.27 2.44%]服装,马上大杨创世接连涨停;巴菲特投资铁路了,以前无人问津的国恒铁路[4.67 -1.27%]、铁龙物流[15.72 -1.19%]资金立刻趋之若鹜,这些都是不成熟的投资行为。有个统计,A股投资者的换手率是国外投资者的25倍,这里头最高兴的就是券商。关键是现在投资者教育这个问题没人管,券商们忙着收手续费;大学里教又是一些纯理论,“如何分析宏观经济数据”之类的;庄家更不会跳出来讲。所以投资者只能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但是现在各类培训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不仅如此,包括部分公募基金经理都需要接受投资教育。前些天,我看到一篇报道,采访一名公募基金基金经理问及“您采取的是何种投资思路选股?”该基金经理竟然回答:“我选股的方式既不是价值投资,也不是趋势投资,我是按照时间周期,采取长、中短线的方法布局。”每个股票未来的升幅在事前都无法确认,和时间周期也不会完全正相关,在选择之前主观地采取所谓的时间周期划分,我要问的是你如何知道你选择的股票哪些能做长线?哪些能做中线?其实还是价值投资的变异,但偏偏来个蹩脚的创新。 记者:你在博客上发布了多篇博文对创业板进行过一系列预测和探讨,能不能简单谈谈你对创业板的投资看法? 王伟臣:我觉得单从价值分析的层面来讲,目前创业板无疑市盈率偏高,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但是正因为有这种恐惧心态在,结合市场目前对于小盘股的炒作“恶习”,再加上创业板本来就是新事物,按照行为金融学来讲,在操作过程中,很多投资者由于心理错觉认为在市场里不能做的事情里往往是孕育机会的。投资创业板必须要参考人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在我开设的创业板课程中,我曾说“要参与创业板必须在早晨9点30分至9点45分之间”,在9点45分到10点之间股价果然有一波迅速上涨。其实不是创业板的价值在那一刻出现提升,而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本身盘子足够微型和袖珍,容易引发人的追涨心理“再不买买不着了”;二、创业板从10点半到11点半之间的疯狂涨幅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投资者急需要教育的原因:全是一帮疯狂的赌徒。他们买是为了博傻:“我赌有比我更傻的人来接盘。”结果到下午2点半基本都耷拉脑袋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才是最傻的那个人。 记者:你好像很喜欢运用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来分析和解读投资者的一些投资行为? 王伟臣:作为创业板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从来不展望创业板明年怎么走,他们只关心11月初至中旬这段时间创业板怎么走,自己40块钱进去的,能不能赚个6、7块钱出来。这些都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课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天你的老板跟你说,一个月后让你加班10个小时,或者三个月后让你加班11小时。你会选择哪种?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如果再问你,明天晚上加班10个小时,还是两个月后加班11个小时,你肯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两个月后”。为什么相似的问题得到不同的回答,这说明人在付出和工作的时候,都想尽量推到后面去;如果是面对得到,都希望抓住眼前。再比如,有一只股票马上能让你挣1000元钱,另一只股票明年能帮你挣1500元钱,大部分人都会选前者。但是我告诉你,选第一种的投资者都是非理性的。我换另一种说法,你愿意选择今年能得到一个标的是20%的回报,还是只要你持有一年,就能在此基础上再多50%的回报?这时绝大部分人又都倾向于后者。 我从创业板上市就不看好热门股华谊兄弟[37.85 -2.37%],从心理学角度讲,有一种“易得性偏误”。大家一提到“华谊兄弟”就会想“这公司我熟悉啊,《风声》、冯小刚、《不见不散》……”,就会觉得这只股票有潜力,不自觉地会加入到买卖这只股票当中去,所以一旦人们有这种心理,华谊兄弟的股价一定会高开。结果开盘价果然63块多,再去追,就明显地违背了我们的操作原则:操作应该是和大多数投资者反向,而不能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