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说,凡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没有一件是成功的。此话赢得广泛喝彩,可惜并不完全合乎事实。 政府主导的举国基础设施建设是成功的;政府主导的都市化是成功的;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产业政策是成功的;政府主导的遍地开发区也是成功的。不用再列举了。成功有代价,而且巨大;人们从这些成功中受益程度不同,也有人因此受损,但无人能否认总体的成功本身。 原因很简单:模仿容易,就连政府都做得到。中国经济30年增长,受益于从极不正常恢复正常。一方面模仿成熟市场经济模式,另一方面模仿东亚国家出口增长模式。经济自由化向国际接轨,产业政策向“亚洲四小龙”接轨。微观层面,产品或者服务,我们“拿来主义”。中国经济增长无奇迹——在正常的制度激励下,模仿帮助后发者爆炸性地增长,迅速赶上。赶上容易,超过难。有专家认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面临难得的机遇,因为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可以“弯道超车”。这只看到站在相同起跑线这一表面的平等,没看到因此丧失了模仿对象。模仿容易,创新难。日本是“后发+模仿+产业政策”主导模式之祖,它将这一模式发挥到极致,国富堪与欧美比肩,然后掉队了。凭什么认为今天的中国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能更进一步? 赶上可以靠模仿,超过只能靠创新。创新就不能指望政府。政府的行为方式是集中的、僵硬的、命令体制的、由上至下的、动员体制的、不容错的。每一项都是创新的敌人。政府不能再试图做创新的主人,要学着做创新的朋友:提供公开透明、非歧视的激励政策;对各种企业一视同仁;乐见各个方向上的创新努力;保护私有产权和知识产权,保障成功的创新者确能获益,但绝不为失败者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