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利:生涩的收购方式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障碍
最近一个阶段,中国企业在海外能源资源领域的收购动作频频,斩获颇多,“中国大收购”成为海外舆论关注的热点。坐拥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显然“不差钱”;加之中国对能源和矿产的海外依存度日增,可以料想,未来海外收购的步伐还会加快,至少不应该放缓。当前,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前的最大障碍,不是资金和实力,而是仍显生涩的收购方式。 这种生涩的收购技巧,从中铝与力拓“婚事”告吹可窥一斑。和2005年中海油折戟优尼科一样,力拓对中铝195亿美元注资的生硬拒绝,也是由于中铝庞大的国有企业背景,以及与自身财力不相匹配的巨额收购资金,这引起了澳大利亚方面的足够谨慎,对收购意图的猜测超过了商业层面,甚至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安全的层面。中铝未能化解澳大利亚国内这些不安的猜想,任由其发酵、滋生、蔓延,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对力量,收购计划流产不应该让人感到意外。 沟通能力偏弱、主体较为单一,以及缺少协调,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脚步有些蹒跚,中国企业急需补上这一课,特别是那些海外并购失败的企业,更应该检视自身行为的不足,并加以反思弥补,不能把“板子”全打在国外的审批环节上。对于中方企业来说,与国外的公司洽谈收购时,至少以下行为值得重视。 加强与收购所在国公众的沟通。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主力军团”仍为央企,尽管我们相信,中铝、五矿等央企的海外收购是企业意志,市场行为,但国外政府对中国央企背景的猜测,会让收购变得异常复杂,这特别需要与收购所在国公众进行沟通。沟通是门艺术,行事低调谨慎,公关和传播能力微弱是东方企业的通病,在央企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有鉴于此,中国的央企应该尽力消除收购所在国政府机构和公众的误会,如聘请国际上的公关公司和游说机构,对该国的政府部门展开公关游说,通过媒体广告向当地民众传达善意,淡化政治色彩和国企身份,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坐着干等国外政府机构的审批结果,否则一旦遭拒,便无回旋余地。 鼓励民企“出海”。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只要能把矿产和能源找回来“为我所用”,收购的意图就已达到,与央企相比,民营企业所遭遇的海外审批阻力较小,理应在资源能源收购方面发挥更大功效。不过,由于民企自身实力偏弱,“走出去”力有未逮,海外收购迟迟未能形成规模,这有赖于国家加强扶持力度,比如能否设立并购基金,给予资金支持;在国内审批方面,能否放宽尺度,加快审批流程。 加强收购协调。最典型的反面案例,当属中铝、五矿、华菱几乎同时宣布了各自的澳大利亚收购计划,这也许是赶巧了,不过却对澳大利亚公众发出了“错误的信息”,认为这是中国企业“有预谋”地集体买下澳大利亚资源企业,平添了收购难度。如果各家企业能够事先协调一下,选择更为恰当的时机发布消息,会大大减轻收购风险。 中投加入资源收购阵营,是近期的一大亮点,这标志着中投投资领域的扩充。不过,未来中投能否大规模投资于海外矿山,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命题,毕竟作为主权基金的中投,其敏感度远高于中铝、五矿等央企。 从长远看,具备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只是满足国内能源资源的紧缺状况,也是这些企业学习国际化经营,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经阶段。海外收购是门“必修课”,老师是市场,课程并非高深莫测,多琢磨才能习得精髓、灵活运用。中国企业不能靠“多交学费”的方式来学习,否则代价太高,学得太慢。
更多阅读
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弥合A股、B股市场合并的最大障碍——A股、B股之 a股b股是什么意思
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弥合A股、B股市场合并的最大障碍——A股、B股之间的差价(同股不同价)——从宁波热电买入东电B股获取暴利分析得出对机构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声明:本人既不想检举揭发宁波热电买入东电B股是否违规,
王小利:谁的媳妇谁心疼
2010年虎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捐助》让全国观众记住了那个有点私心又有点憋屈的农民白闹。饰演白闹的正是二人转演员王小利。春晚之后,他可谓一夜成名天下知。随后,人们又在央视热播剧《乡村爱情故事》第三部中,见到了那个说话结结巴
中国企业走出去 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
2013年是中国银行俄罗斯子行落户(以下简称“俄中行”)俄罗斯的第二十个年头。俄中行是中国银行在俄罗斯境内设立的全资附属行,也是中国在俄罗斯设立的第一家金融机构。在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合作越来越广泛的
金正恩访华最大障碍 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企业主
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企业主 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企业主,这句话初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从笔者曾服务过的企业经历来初步下这样的判断,我想是不过分的。(该企业主营粮油连锁,从2008年到现在不到20家店面,老板苦于资金的
中国企业走出去联盟 平庸企业如何走出冬天的魔咒
以美国次债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整体经济形式的逆转直下。平日里家底就薄的中小企业成为了受经济动荡大潮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作为企业,逆境之中将面临3种选择:糟糕的公司在抱怨中消亡、普通的公司在逆境中辛苦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