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经历接连被耐克、阿迪等对手超越的尴尬后,李宁公司终于赢得了翻身的第一仗。为了这一目标,李宁付出了六年的时间。
张志勇比李宁小6岁,这或许是中国企业里最难得一见的18年恒久组合。很长时间以来,李宁本人已极少过问公司事务,这一次正式对外公布上述消息时,在公众面前以及摄影师镜头里出现的依然是公司CEO张志勇。
绝地反击
前不久,张志勇在香港向公众及投资者公布李宁公司业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2009年公司销售收入83.87亿元,增长25.4%;净利润实现31%的增长,为9.45亿元。
而另有数据显示,2009年阿迪达斯在中国内地业务大幅下滑,销售额约为70亿元,位居第三;安踏营业额为58.75亿元,位居第四;匹克营业额为30.95亿元,暂居第五。冠军仍是耐克,虽然具体数据不详,专业人士分析,耐克和李宁的差距应该很小。
从1990年创建到今天,迎来整整20岁生日的李宁公司以及员工们收获了另一番喜悦——李宁在本土超越了阿迪达斯。毫不怀疑,李宁本人以及张志勇肯定为此兴奋不已。自1994年以来,李宁一直保持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头地位,但在2003年,李宁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其又被阿迪达斯甩在身后。
如今超越梦想实现了第一步,20年来,李宁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形成了系统的多品牌战略的体育用品公司,除李宁品牌,在张志勇的操作下,公司还拥有了红双喜、Lotto、艾高、Z-Do和凯胜等品牌。
“去年,我们开了1000多家店”,在香港、美国等地召开投资者业绩说明会后的张志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李宁还将开1000多家店从而超过8000家店,到2013年达到10000家。
临危受命
今年42岁的张志勇出生于新疆,成长于上海。1987年,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进入某局机关部门工作。一年后,张志勇辞职,“我觉得那不适合我。”1992年加盟李宁,“当时,李宁还是一家很小的创业公司”,张志勇说,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文化的基因,你发现所有的人都有创造的梦想,都非常有激情,其实这些特质都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基因所在。
两年后,李宁公司开始快速成长,一直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保持最大份额。然而1997年,李宁开始了长达27个月销售负增长的日子,身为财务主管的张志勇做出了大胆的决策——先做线下。“做线下的好处就是快,又很现实”,张志勇说,多开一个店,你就多一份收入,多一份收入,公司的财务就多一点,财务多一点,乘以百分比,对下一步的投入就多增加一部分。就是这样的逻辑,2000年李宁有几百家店,后来逐渐发展到几千家,李宁业绩回暖。
然而,2003年,一直领先市场的李宁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又被阿迪超越;与此同时,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草根企业也在崛起,把打败李宁作为自己的阶段梦想。
“你来做CEO吧”,2004年的一天,李宁跟张志勇这样说。可这副担子实在是太重!
“我们要制定明确的战略”,经过一个星期深思后的张志勇决定接受重任。他提出,在中国,公司最大的压力是没有能力的积累,包括李宁在内,都是抓机会,“今天走一步,明天走一步,所以打不过人家。”只有明确了战略目标,才可能根据它实现能力的持续积累。
张志勇向李宁承诺,就任CEO时要完成三个目标:一是为公司制定一个战略;二是把李宁从一个人的公司变成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公司;三是培养一个接班人团队。
瞄准王位
无论是已离开的,还是现在李宁公司的人都认为,李宁个性宽厚。事实上,这种性格并不适合经商,但是,当他找到了像张志勇这样更有力量的人来成就自己梦想的事业时,李宁本人就很少过问公司事务了,即使是商业并购这样的重大决策——“我只是一个程序作用”,李宁说。张志勇实际上就是李宁公司的经营决策人,之后, 他发起了对中国运动器械制造商红双喜的收购,并与意大利品牌Lotto订立在中国20年的独家特许经销权。
“三大目标的初步实现是我作为CEO带给公司的最大变化”,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张志勇透露,那年,李宁公司制订了一项秘密的战略计划:要用1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上超越耐克,重夺王位。
为了这一目标,张志勇说,目前,李宁公司已经在耐克美国总部不远处设立了研发中心和自己的销售店面。
为了这一目标,拥有一双可爱儿女的张志勇甚至早就把目光放在了教育下一代身上了。作为父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他就说服儿子只穿李宁品牌,还发动儿子去游说他那些以前只穿耐克和阿迪的同学,如果儿子能卖出一百元的李宁商品,儿子就可以从父亲这里获得20元钱的“回扣”。“我儿子从我手里应该赚了好几千块钱了吧。”说到这里,张志勇会心一笑。
“我们很清楚竞争环境的变化,”张志勇说,“这是一场马拉松,既要讲究技巧,还要有战术,我们不能太落后,落到后面就赶不上了;但也不能跑得太前,否则你所有的精力都跑在前段,后面持续的能力就不够。”
>>谈李宁
李宁是一个宽容的老板
他是个宽容的老板,很少指责别人,更多的还是对你要求多一点,但表扬也不多。他很随性,有时也不拘小节,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他不太愿意做非常公众的事情,很少去演讲、做论坛。但是他愿意在没有摄像机的环境中,大家一起聊天、喝啤酒。
他非常有梦想,同时还让周围的人也感受到这份强烈的使命和梦想,让你觉得身为李宁员工就不敢松懈下来。
对他来说财富不是问题,舒服一点多好啊,为什么还那么辛苦呢?但是他说:中国一定会有品牌成为国际品牌,我们就应该是其中的一个,这真的是需要用生命去付出的。他一直这么说,很长时间内,我不是很理解,觉得不就是做公司嘛,太夸张了。后来我才逐渐理解他作为世界冠军的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也很自然地传导给我——确实,做任何事情都要激情去做。
因为梦想,你要放弃非常多的东西,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跟你的家人在一起。如果说是要成就什么名利,真的不是这样,其实非常单纯,就是机会选择了我,我愿意为此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