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亮相,GDP增幅达到了7.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此前确定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判断相吻合。虽然经济走势让人松了一口气,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不容小视。 具体分析7.1%的构成,我们发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仍然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拉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即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外部需求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将GDP下拉2.9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即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这一组数字说明,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这些重大决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需求虽然平稳较快增长,但仍未达到理想状态,7.1%的增幅主要是靠投资驱动起来的。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从上半年国内需求增长情况看,其与“根本途径”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投资驱动虽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会带来经济失衡、质量低下、起伏波动等弊病。因为投资需求在短时间内能对经济产生明显拉动作用,但如果没有充足的消费作支撑,投资规模的扩大很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投资效益的下降,从而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所以,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动力是最终消费需求。理想的经济增长模式应该是国内需求、投资需求和外部需求“三轮驱动”,并且以国内需求为主要动力。虽然多年前就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但通过国内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理想依然只是“理想”。 扩大内需,既是为了长远打算,也是现实的需要。纵观全年经济形势,要实现“保8”目标,必须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最重要的着眼点。从外部需求看,由于世界经济还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出口形势难以在短时间内出现逆转。从投资需求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经达到了33.5%,这一增长幅度已经相当可观了,继续增长的空间在缩小、风险在加大。从国内需求看,上半年PPI同比5.9%的降幅,从一个侧面说明需求的乏力。虽然上半年对GDP的贡献率为53.4%,但仍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像一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国内需求拉动的。比如占全球GDP总量四分之一的美国,其GDP的70%左右是国内需求创造的,虽然因为金融危机这一比例在下降,但仍可达60%以上。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更是不可估量。 国内消费需求既受到商品价格、收入水平、消费偏好、未来预期等市场因素影响,也受到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等体制因素的左右。要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强化政策的调控功能。由于经济回升态势尚不稳定,因此必须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调控时应有所侧重,比如加大拓展国内需求的政策支持。同时,从适度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消费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总之,面对危机,我们既要雷厉风行,有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同时也要着眼长远,有夯实持续发展根基的对策。这两点都很重要。
![魏稳虎:扩大内需依然十分迫切](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37401475468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