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中国股市连日暴跌,已成股灾。这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坏事大家都看得见:三十年高速增长积累的财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反而流向虚拟经济,自相残杀。中国改革的成果有可能被金融的自由化政策造成重大内伤,不是建立稳定发展的新常态,而是连锁反应的失控态。--陈平 
新闻: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中国将推进自由浮动汇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灵活性,加快推进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中国将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特别是开放债券市场和地方债评级为实体经济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
1997年7月2日,香港在辉煌而庄严的仪式中回归中国仅一天之后,泰国的货币和股票市场就受到了投机商的大规模攻击。情况如此严重,以至泰国总理差瓦立·永猜裕不得不立即浮动当地货币泰铢,尽管他6月30日还声明坚决否定这样的行动。一夜之间,泰铢的价值不到原来的一半,泰国股票市场下跌幅度超过一半。财政一号(Finance One),资产超过50亿美元的泰国最大的金融公司,不得不靠政府机构来挽救。即使IMF在不得不介入的情况下做出了努力,提供了近200亿美元的救急贷款,但泰国的形式不断恶化。1
泰铢贬值几天以后,马拉西亚的林吉特(ringgit)也遭到了投机商的攻击。一夜之间,利率从8%狂跳到50%。股票和外币交易市场崩盘,丧失了大半价值。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将亚太地区的经济危机整个归咎于货币交易商。1998年9月1日,GDP降幅超过了6%之后,马哈蒂尔政府采取了一个激烈的措施,取消货币自由浮动,采取固定汇率,强行控制资本,限制外币交易商的金融投机行为。利率减少到8%,林吉特对美元固定在3.8:1。各种政府代理机构设立起来,帮助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目的是调整国家金融机构。2
“自由市场已经灾难性地失败了”,马哈蒂尔总理说。通过所有这些措施,马哈蒂尔政府启动了一套控制经济的计划,使马来西亚经济得以免受国际投机商的干扰。马拉西亚的金融逐渐恢复了活力,国家最终取得了经常帐目顺差。经济开始回弹,迅速的从衰退中走出来,从GDP负增长变为正增长。银行业经过连续的合并与收购,资本运行良好。马拉西亚的货币林吉特,取消了固定汇率,又变成了自由浮动。3
马来西亚的经济恢复很大程度是靠资本控制来完成的:它授权给政府把利率从50%砍到8%,否则,大量的资本外流将摧垮林吉特的价值,引起更进一步的经济危机。控制资本这一明智之举却遭到了很多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的责难,西方媒体、外币交易商、对冲基金经理和华尔街金融家群起而攻之。但1999年的马拉西亚经济再一次让他们迷惑不解,此时它的经济增长超过了10%。
泰铢才刚刚崩溃不久,印度尼西亚货币又遭到了投机商的攻击,印尼货币当局被迫实行货币自由浮动。但在IMF宣布了230亿美元的救援以后,卢比(印尼货币——译者注)还是不断下滑。印尼的股票市场达到了1997年9月的新的最低点。
卢比贬值引起食品和其他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全国到处发生街头骚乱,很多无辜的中国人在印尼军事当局的默许下,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屠杀。1998年中期苏哈托总统被迫辞职。国家的损失超过了GDP的13% 。而卢比比美元,贬值了80%以上。4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给韩国、菲律宾和香港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它不只是侵袭了当地货币、股票市场和房地产,还摧垮了IMF所鼓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信誉。
西方媒体把1997年亚州金融危机归咎为“权贵资本主义”、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的腐败的金融体系。而实际上,这场危机的实质发端于布雷顿协议体系于1971年的解体——协议固定了美元兑换黄金价格——它把国际金融体系抛入混乱之中。世界金融集团采用衍生品贸易计划,努力减轻这种形势,这些衍生品包括股票、货币、利率和农产品、原材料等的期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新的金融手段的应用反而加剧了跨界流动资本的不稳定,产生了1997年亚洲金融灾难这样的严重的经济危机。5
九十年代早期的经济衰退结束之后,艾伦·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采取了放松银根的方式复苏美国经济。这个政策造成了大量的流动性;个美国金融投资机构都必须寻找新的投资领域来谋求更高的回报。们认定亚洲这个新兴的工业化经济区域是最吸引人的。从而,资本以空前的速度流入这些国家。同时,在美国双边贸易协定的沉重压力下,当地政府只得同意经济自由化,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固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
如此巨额的短期资本内流,泰国这样的国家很难吸收,除了房地产之外,他们的投资机会是很有限的。结果,产生了一场投机泡沫,随着房地产和股市的崩溃而终结。很多泰国金融机构借的美洲美元是短期的,而借出的本地货币是长期的。当这些本地货币泰铢崩溃而外国人要收回他们的资本的时候,这些机构便走向破产,官员纷纷逃离泰国。这损害了泰国的经济。但是,很多金融投机家在贬值之前借入泰铢,而贬值之后用美元偿还,大发横财。所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可以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博士的几句话概括:“东亚,他们不计成本的接受了国际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输入,也不计成本的把钱借给国内的金融机构……这促成了突如其来的危机。而疯狂飙升的失业和垂直下降的工资这些损失,却是由工人来承担。”6 
无可争辩的是,工人的损失是最大的。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泰国的失业率上升了50%,有两百万人失业。IMF强加的计划导致了群众性反抗。这些计划包括紧缩货币政策来维持很高的国内利率以吸引外国资本、开放金融行业以促进华尔街和美国金融服务公司的利益、锁定本国货币和美元的汇率给外国投资者提供保证和方便。同时,美国财政部官员给IMF施加压力,从亚洲国家得到更多的贸易优惠,作为挽救他们走出危机的条件。这在亚洲引起了极大的愤恨。所有的IMF的措施产生的是经济紧缩,把他们拽入更深的衰退,所有国家的经济复苏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尽管有几十亿又几十亿的IMF救急资金。
根据1998年12月世界银行的报告,自印尼实行了IMF的高利率经济政策后,破产水平高达75%。报告还间接的批评了IMF提倡的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步骤。7
马拉西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经济遭遇生动的说明了IMF和他们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朋友所鼓吹的经济政策的失败。它表明,严格控制资本、降低利率还有把本地货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固定在一定水平,可以提供一个比IMF提供的要远远更有吸引力的政策。http://www.aihuau.com/这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教训:不能采用这样的政策放开金融市场,必须严格控制资本。然而,我们竟然看到这样的新闻:“财政部长约翰·斯诺拍手称赞中国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达成了外汇协议,在中国的外汇衍生品市场中主动开发新产品,这可视为走向浮动货币的重要步骤。”文章接着说中国正在和芝加哥商品和期货交易所合作开发衍生品。8
中国避免了像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这样的经济灾难,主要原因是,中国紧紧地管制资本市场,使得乔治·索罗斯和老虎管理公司的朱丽叶·罗伯逊这样的金融投机商买进和卖出中国的货币成为不可能。如果中国听信了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的话,向外国投机商开放了衍生品贸易,那样,中国必然面临着金融灾难。
更令人吃惊的是,斯诺最近一次访问中,居然要求“中国的领导人尽快提出一个浮动的汇率制度”。他还说“中国认可了这一点,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中国正在积极地行动,建立现代化的金融结构,以实现浮动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在另一个场合,他进一步他还敦促“北京更加开放地参与到中国金融业中的世界的金融合作,更加开放地让世界银行企业参与中国的金融部门”。 9
“浮动汇率”和“更加开放地让世界银行企业参与中国的金融部门”对华尔街的投机者和银行业者是一首动听的歌:美国财政部的官员一直都是在他们的压力下试图打开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今天依旧如此。
看起来舞台已经布置好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悲剧完全有可能在中国重演。令人忧心的是中国人民将为此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721.html

更多阅读

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的破产 金融危机 为什么破产

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的破产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东亚模式”的缺陷,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产业体系、金融体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中国股市连日暴跌,已成股灾。这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坏事大家都看得见:三十年高速增长积累的财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反而流向虚拟经济,自相残杀。中国改革的成果有可能被金融的自由化政策造成重大内伤,不是建立稳定

中国下一场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与中国农业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科学美国人》2009年4月号发表了莱斯特8226;布朗(Lester R. Brown)先生所撰写的一篇标题惊人的文章:“粮食短缺能破坏文明吗?”。《科学美国人》是一家著名的科学杂志,是美国最古老的月刊之一。布朗先生是一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通信业的影响有限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不久前的一次金融风暴与中国通信业发展的会议上,本人发表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通信业的影响有限,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机遇,通过调整结构,在业务方面进行创新,在金融危

声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为网友早班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