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为什么一利用价格杠杆就要涨价



“地铁高峰时段加价到五六元都不为过。”今年年初,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陈杰提案,建议发改委考虑通过“限时加价”的手段,为高峰时段的地铁运营“减负”。此举是为促使一些非上班族选择其他时段乘坐地铁。北京地铁的2元通票制或将有所调整,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市民出行。(6月9日《新京报》)

但凡乘过北京地铁的人都领略过北京地铁的拥挤,曾有网友发布《北京地铁拥挤手册》,提出了“一看二快三抢占”和“随波逐流、巧用转身”等等乘车技巧。但放眼全国,地铁哪有不拥挤的?坊间不是有这样一个夸张的黑色幽默吗?一哥们儿说北京地铁拥挤不堪,他怀孕的老婆竟被挤流产了;他问上海的地铁是不是好些,上海的哥们儿说更糟:上个月他老婆乘地铁竟然被挤怀孕了!

缓解地铁拥挤的方式多种多样,最笨拙最易激起民意反弹的方式就是车票涨价。不妨先厘清这样的事实:

北京地铁当初设定2元的票价,堪称全国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其目的正是为了鼓励市民乘坐地铁,以缓解交通拥堵。据悉,北京居民上下班或上下学,拥堵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为全国之首。而相对发达的地铁网络和低廉的地铁票价,的确吸引不少市民坐地铁,就极大地缓解了地面交通拥堵。简言之,低票价为北京拥堵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如果提高票价,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市民承受不起——的确,每次6元,1天10余元,每月光花在交通的费用就两三百元。一旦承受不起,他们就会坐公交,而公交一般是0.4元,大量的市民乘坐公交,势必加重路面交通拥堵。正如有网民称,“路上堵了,让去地下,地下人多了,又逼人往地上跑,这就是你们一次次的决策?”

 王石川:为什么一利用价格杠杆就要涨价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价格再高,该坐的人还是要坐,因为班不能不上。地铁相对来说比公交更快捷,为了节省时间,上班不迟到,还是得坐地铁。如此一来,“限时加价”的意义就几近于零,耗费大量精力和公帑的公共决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其实,在公共决策时合理利用价格杠杆并非不可以,但一些官员和专家偏狭地理解价格杠杆,把价格杠杆等同于涨价。令人遗憾的是,涨价成了他们动辄的冲动。为了减少私家车出行,要提高油价;为了减少市民浪费水,要调高水价;为了鼓励人们减少用电,要提高电价……涨价,涨价,他们眼中只有涨价而无其他。

动辄涨价,是偷懒的做法,他们以为一涨价就能达到效果,实际上地铁拥挤,何不加大地铁建设?堵不如疏,如果不在源头上下工夫,涨价只是粗暴的锯箭疗法;动辄涨价,也涉嫌权力自肥,但凡涨价,受损的往往是公众,获利的无疑是政府部门,这是与民争利,掏市民腰包的钱往自己的口袋里放。像北京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陈杰之类人,也许有自己的私家车,压根儿就不需要坐地铁吧?正如网友称,“开口就是6块,你们有车,想想上班族容易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7265.html

更多阅读

搜狗CEO王小川:以“非百度”方式挑战百度

     虽然才从搜狐分拆一年半,但搜狗的业绩迅速增长,王小川称,下一步“要开始跑”。  4月30日,搜狗公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300万美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184%。至此,自分拆后的连续7个财政季度,搜狗保持了23.1%的复合增长

王石川:千万存款不够养老是否危言耸听

日前,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一教授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如果到2027年退休的话,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文章分析,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及官方的发钞节奏都没有根本改变,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则需要一笔约为300万

王石川:九连跳悲剧需跳出富士康

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5月14日晚10时50分许,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一名21岁安徽籍梁姓男工从宿舍楼7楼楼顶坠地,送医院后于当晚11时40分被宣布抢救无效身亡。这是今年以来富士康第9名坠楼的员工,共造成7死2伤。(

王石川:身份决定收入必然导致阶层板结化

我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5(今日本报11版)。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有学者认为,目前教育投入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而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差别,已成为拉大收入差距

王石川:院士堕落为经济动物的沉重叩问

日前,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05周年第44届科学报告会暨学术文化周开幕式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忧心忡忡地说:“在不良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共同体内部不良现象的影响下,学者也会被市场经济异化为经济的机器,甚至堕落为经济动

声明:《王石川:为什么一利用价格杠杆就要涨价》为网友甜了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