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 互联网思维与技术主义批判之五



系列专题:互联网思维与技术主义批判

暗潮

 掀起技术巨浪,并支持它不断向前发展的暗潮是什么呢?

 人们通常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是科技。这个观点正确,但并不充分。请看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整个环路。由白色箭头所标示的是需求产生的环路,黑色箭头所标示的是需求满足的环路。

 

从需求产生的环路上看,人性成长的需求推动人与世界关系变迁的需求;人与世界关系变迁的需求推动人对世界加深认识的需求;人对世界加深认识的需求推动实践水平提升的需求;实践水平提升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的需求;而社会进步的需求又推动了追问人性、人性成长的需求。

 

从需求满足的环路来看,人性成长推动了社会革新;社会革新推动实践水平提高;实践水平提高推动人对世界认识的提升;人对世界认识的提升推动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变迁;人与世界关系的变迁推动又提出了更加前瞻而深远的人性追问;人性追问又来审视社会革新。

 

为什么说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个不充分的观点呢?因为这个观点忽略了,新技术,尤其是具备革命意义的新技术、新思想能够落地开花,变为现实,需要开明的、与之相适配的社会理念和组织。

 

当人们渴望一个新社会的时候,其实能说清楚那是个什么样社会的人并不多,因为这要发起一系列的追问。社会革新的追问对象首先不能是实践、技术,这样的革新中国晚清政府已经试验而且失败过了。社会革新的第一个追问对象是人性,人们都在思考什么?期望什么?追求什么?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组织。也只有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才能审视人与世界的关系,才能发现人对世界认识的错误、不足,才能发现提高实践水平的机会和手段,进一步最后才能清晰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组织。

 

社会革新的开始,也是从对人性成长的认识开始的。在人类历史上,无论东西方都出现过所谓“开明人士”,他们正是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第一批人。之所以他们成为开明人士,就是因为他们对人性有着不同于旧时代的思考,他们发现了人之所以存在的新的价值,或者说构建了新的理解。所以,他们积极推动社会思想和组织变革。当社会思想和组织的变革成为一股无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才使得新技术、新思想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随着新思路、新技术的运用,人们很快就发现了前所未见的世界(航海、铁路、飞机、互联网……这样的例子近世400年来为最多),在对世界建立起更深广的认识同时,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与世界关系的这些微妙变化,总会引起思想家的注意,他们和他们的追随着又总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人们深刻追问人性,进而审视、思考社会今日的变革和未来。

 

这里首先要谈四个问题:需求产生和满足的起点,认识不是认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求的满足

 

首先,需求产生和满足的起点都在人性。

 

如果人没有任何需求,那么社会,以及之后的所有一切均没有存在的必要,包括人自身也无需存在了,所以需求产生的起点在人性。当需求产生之后,人不可能坐等着上天恩赐,必须自己去创造。这创造的动力,恰恰来源于对自己新的认识。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了创造更为完善的自我——这是人类所有生存活动最根本的动机。

 

从图中看,人性成长需求的产生,基于社会进步的需求对人性的追问;人性成长的实现,基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变迁(新的关系定位),所以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我是研究人性的三组核心关系。

 

其次。我们说的是“人对世界的认识”而不是“人对世界的认知”。这里使用“认识”而不是“认知”的原因是,“认知”可能会更多的被理解为理性的作用。而“认识”则是感性与理性的共同作用。在人对世界的认识里,包含了人类所有的思想、知识、智慧的积累,也就是说包含了哲学、历史、科学、艺术……以及所有一切人类对生存的理解。

 

再次,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人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巨大空间。首先在于对需求的理解,这需要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炼,要尊重需求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在回馈环路上,人就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了。每个环节都是可塑的、动态的,在每个环节中的参与和创造正是人生价值体现。我们反过来讲,如果人类失去了思想、失去了智慧能力会怎样?如果需求产生的起点不再是人性,而是技术性、物性,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不由人控制的机械链条吗?

 

最后,整个环路的良性运作决定于需求的满足。我们在前面讲过,人性是其他需求产生和满足的起点,这就是说人性的需求是根本。人性需求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如果说对需求的理解不到位,甚至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定义,就会造成集体性的迷失。这一点非常重要。

 

事实上,技术主义所憧憬的目标,与热衷于互联网的社会大众的追求就是不一样的,偏差极大的。社会大众期望在互联网社会中保有发言权,期望技术成为社会繁荣、生活幸福的工具;但技术主义所憧憬的却是一个等级森严、人格复制化的理性物化社会。从这层意义上讲,技术主义早早就为自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要厘清的一点是,我们讲的人性的需求肯定不是指食用低糖食物,或者减肥,或者整容,或者就读名牌高校……而是那些最为本质,不会因人而异的需求。正是这些需求,能够凝聚起人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推动实践水平提高,推动人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人与世界的关系变迁,也推动了人不断更深刻认识自己的需求。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自其诞生那天起,就远远超越心理学范畴,能在更大范围内创造价值的需要理论,却未能被孵化出更具价值的成果?这应当归结于社会发展的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的,我说的就是从原始社会至今这个阶段),包括马斯洛需要理论在内的许多优秀思想和理论缺乏伸展创造的空间。用句俗语讲,就是他们太超前了。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关注。这也是合理的。但在今天,我相信马斯洛创造的需要理论将焕发他的光彩。

 

但从圆形环路中,我们似乎还看不到暗潮,暗潮应当归结为哪一环节呢?究竟是什么在驾驭着历史以来不断的技术创新呢?方法是,把我们所关注的环节放在第一位,即浪尖的位置,按照需求产生的次序自上而下的排序,就可以得出趋势研究模式,发现暗潮。

 

 

 

科技是人类实践的成果和探索世界的手段。如今也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其影响范围早已突破了科学本身。可以说,科技是人类社会迄今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成果和手段。

 

实践趋势研究图中已经显示出来,支持技术不断创新的根本力量——暗潮——就是人性成长的需要。

 

把技术进步归结于人的需求,是看到了现实生存的种种物质和精神需要;再进一步,把技术进步归结到人性的需求,就看到了人了解世界、了解自己,进而创造自我、创造世界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http://www.aihuau.com/人对技术的需要始终是工具性的,是超越技术本身的,人们希望运用它来实现创造。当它展露出反客为主的欲图,就必然开始引发人们的怀疑,直至彻底推翻这个欲图。而且,这是必然的。

 

在许多科幻电影中都描述了外星人如何利用其先进的科技攻击地球,现实中也有人认为人类可能会被外星人灭绝,因为他们的科技水平是我们难望项背的。但我认为这不可能。

 

首先,如果外星人真的拥有我们难望项背的科技,那么他们已经很早就使科技回归到服务“外星人类”乃至服务宇宙的工具性本位上了。当我们的科技尚且不如人家十分之一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科技是柄双刃剑,就开始担忧自己的未来,并思考解决办法。那外星人应该早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如果他们未能解决这问题,他们发达的科技早就颠覆了他们的生存理念,他们就先于我们之前很久进入了“被人工智能统御的无价值的生命”——他们早就不存在了。所以我相信,如果外星人的科技真的是“传说中”那样发达,他们就已经完成了更加先进、更加开放的生存哲学构建,也正是这更加先进的哲学体系,保障了他们科技的不断创新,达到极高的发达程度。在那样的哲学体系之下,他们只会热爱宇宙、珍重和平,不会来打仗的。

 

其次,当社会发育成熟,也就不再需要国家这样的管理机构了,警察、监狱、军队等等管理组织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整个人类社会已经融为一体,并且拥有完善的自我管理能力。按照这个逻辑,我甚至怀疑那些比人类文明发达N倍的外星人是否有自己的军队。

 批判性思维 互联网思维与技术主义批判之五

 

这样的历史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哲学为科学打开了思想的大门;未来的图景我们也不会诧异——更先进的哲学为科学奠定了新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那些外星人凭借地球人无法想象的科技打败、奴役,甚至毁灭地球人的想法,是把丛林法则搬到宇宙上去了。

 

在趋势模型中,我们看到浪潮、发现暗潮,并可以从需求与实现的角度思考暗潮与浪潮间的关系,得出对趋势的研判;继而沉入深海,拥抱整个海洋,思索未来。这是趋势模型的基本思考路径。相信有心人已经发现,把以上五要素任何一项排列到顶端,再依需求产生的次序自上而下的排序,均可得出相对应的模型。请下图:

 

 

当然,只要确定需求链,在替换相关选项后,趋势模型还可以用来做其他很多种趋势分析,例如行业趋势。这个模型的优势可能在于,将数据与直觉融为一体。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做详细讨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734.html

更多阅读

批判性思维一 批判性思维工具

批判性思维(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思维。—— J Baron《思维与决策》(第四版)吕源2010年5月2日,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是缺乏

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困局之五:长期忽视对资源的全面整合

  在一个市场高度竞争的时代,拥有资源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资源的丰厚程度被提到了商业经营的战略性高度,而且前所未有,在飞利浦看来,资源制胜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日常饮用水企业

声明:《批判性思维 互联网思维与技术主义批判之五》为网友锦上添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