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互联网思维与技术主义批判
理性不是全部
1、技术不等于智慧
技术以及技术成果都不是智慧本身。否则又何以解释,就在人类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同时,人类整体的智慧水平却在不断下降?
现代人对古代人的一些发明创造总是觉得不可思议,古人们的这些成果对现代人来说充满神秘色彩,甚至将之归结于外星人的功劳(例如金字塔)。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些”尚无科学”的岁月里,人类是怎么完成了这些不可思议的创造。
对于这样的疑问,爱默生的话可以为我们提供的启示:
“先人们同上帝和自然面对面地交往,而我们则通过他们的眼睛与之沟通。”
我不是宗教信徒,也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但我赞同爱默生的立场,即我们的先祖与大自然的距离比我们要近得多。大自然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今天,我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被层层技术包裹、保护着,技术不仅保护我们,也已经成为我们观察、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权威方式和渠道。我们的思想被“这个是科学的”、“那个是不科学的”所左右,所以又怎么能理解“没有科学”的先人们“同大自然面对面交往”所获得的智慧能力与成果呢?事实上,人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科学之外的思维模式。可以明确的讲,这里所指的是哲学和历史。
由于缺乏科学之外的思维模式,我们甚至已经把技术、技术成果等同为了智慧,忽视了与自然联系的必要性,忽视了感性感官与道德的力量,这是技术进步而智慧退步的本质原因。
尤其进入到工业社会之后,人类智慧进入明显的衰退期。
农业社会中,人们保持着与大自然的近距离沟通,懂得敬畏自然,懂得从大自然汲取所需的智慧,懂得珍惜环境、珍爱生命。但在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距离越发疏远了。发达的技术(虽然人类自己也意识到在自然威力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使人对自然越发傲慢。把自然当成一个巨大的“储物箱”,要用什么,去拿就是了。而毫不关注自然产物所承载的智慧。在我们看来,那些只是未经技术加工和处理、未被“标准化”的原料,是技术赋予其生命和价值,而不是其本身承载着什么智慧。这种严重本末倒置的认知扭曲,让我们变得狂妄而怯懦,自尊而自卑。
退一万步讲,即便技术等于智慧,那么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来说,我们只懂得如何用,却不懂得如何开发,这能算是掌握了智慧吗?这里的伏笔是:当社会中占绝大多数的民众只关心如何用,而不关心或者说失去了关注如何开发的能力的时候,那是将是怎样的局面?
2、利用人性阴暗面就等于反人性
“不用动脑”、“傻瓜化”就是利用了人性懒惰的阴暗面。至于人工智能可能实现的“购买智慧”,则是将这个阴暗面利用到了极致。
人都是有优、缺点的,并且我们懂得,优点应当发扬、缺点应当改正,这是为人的基本道理;同时,我们也懂得,真正的朋友是能为自己指出缺点,真诚劝谏的,而不是对缺点阿谀奉迎。可是当今的数字技术在做什么呢?它们在积极谋求帮助人类思考,让人类只需要浅思考。在本质上,这同世界历史上那些压制民众求知欲,利用民众无知、愚昧来维护自身统治的做法无异。
和很多具备跨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一样,互联网也象是个“早产儿”。因为人性还没有成熟到能完全驾驭它的程度,只好先经验性的交由资本“代管”。但早产也有早产的好处。人性的成长似乎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早产”、“难产”本身,人透过它们发现背后的人性特质,都是人类认识自己的现实教材。人类所有创造出来的技术、成果、经验都应服务于人性成长的需要;倘若反之,利用人性阴暗面、以阴暗面为给养的,就是反人性的。所有反人性的存在,最终被颠覆,依赖的都是人性的力量,都是人性不可阻挡的成长的力量。
3、理性不是全部
理性觉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从那时起,人类发现了与其他动物竞争的最佳优势——理性,终于从自然竞争中彻底胜出。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正是在不断提升、强化竞争优势的历史。
无数代沉淀下来的思想使我们越发紧抓这优势不放,而且这优势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福。,若非将理性置于最高位置,http://www.aihuau.com/怎能有今日技术之进步,社会之文明?所以,很少有人敢于质疑理性的权威——是的,他已经由竞争优势转变为人类欲图以此统治世界的权力。可是,我们要怎么“统治”这个世界呢?是继续和万物“竞争”,挤压甚至消灭它们的生存空间吗?
求取大同的力量来源不在理性,而在感性。
理性与感性都是人性的感官。理性是一种解构的力量,所以他发现差异;感性是一种融合的力量所以她发现差异背后的共同。两者由差异走向共同的路径是不一样的,理性采取的是消灭差异(就象工厂里的标准化产品一样);感性采取的是求同存异的创造性融合。
为另一个层面讲,理性求真,感性求美。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二者协同作用的重要性。
真和美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无美之真(例如社会一些丑恶现象)一般很难令人接受,因为人们无法理解他存在的目的,所以趋向为假,或者直接为假;无真之美(例如人们常说的花瓶似的男人、女人),由于没有价值的支持,所以他的美也不是真正的美,反而趋向为丑,或者直接为丑。
从二者的终极使命上看,虽然理性与感性分别承担着探索价值和发现本源的使命,但却都不是他们可以独立完成的。因为要清晰价值,就要清楚目的;要发现本源,就要清晰价值——感性与理性这两个感官必须是协同作用的,任何一个感官单维的作用都不可能达成使命;任何一个感官过于膨胀只会伤害人性的健康发展,造成病态社会,甚至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理性过于膨胀势必把社会变成一架由定律支配的大机器,每个人都象机器上的零件般的只能被动接受已经定制好的人生,于是人生越发显得无意义,人越发迷茫于为什么自己要来到这个世界,人生越发灰暗……最终导致社会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感性过于膨胀则会导致社会秩序崩溃,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的一极,除了“混乱”,谁都不知道下一秒将发生什么。这很显然,这两个极端都会导致社会崩溃。
理性与感性的协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两者协同作用的能力,则是人性成长,乃至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更准确的说是忘记了)如何运用感性来发现和创造同一个世界。
感性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第一性,抑制、否定感性,就是抑制、否定第一性,这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事实上,在第一性里,包藏着人性通达宇宙的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