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潮人:李书福](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382019491312.jpeg)
毋庸置疑,李书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即便用传奇人物这样的词来形容他也一点不过分。作为国内汽车业N强中唯一的民营企业,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无疑为李书福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在人们还在为买合资车还是国产车争论不休的时候,这样事就这样发生了。 《华尔街日报》称李书福和亨利.福特“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天然的农民智慧”。李书福及其吉利汽车,也许正在创造中国的福特奇迹。就是这样一个在美国看来都是奇迹的事情,在中国更是奇迹中的奇迹。我们很难想象要不是有李书福这样一个“狂人”,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吗?”这就是李书福打算制造汽车时的豪言壮语;“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2000年李书福的惊人之语,除了气走了台下这两家跨国公司的代表外,还把在座的部长和观众都逗乐了。当然,任何一件事的成功光有豪言是绝对不够的,否则就真成疯子了。李书福的“疯话”源于他对事业的执著和真诚:上世纪90年代初,当李书福想要开始自己的造车梦想时,得到政府的答案却是“不可能”,当时的汽车制造业根本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李书福并没有气馁,而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汽车不让造,先造摩托,造摩托之余,他开始了布局未来汽车的生产。1996年,李书福终于仿照奔驰并借用一汽的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制造出一辆汽车来,可正当他兴奋地开车兜风时,却受到“没有生产许可证造出来的车是犯法的。”的警告。直到98年他才借壳四川德阳一汽车厂的生产许可证,生产出吉利的第一辆车。可即便如此,这辆车当时也未被列入国家规定的生产目录。严格的讲属于“黑户”。 除了执著,李书福的真诚也让人动容: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集团时,李书福曾对他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这种近乎哀求的表达,如果不是由衷地热爱,谁又肯尝试。吉利收购沃尔沃,李书福也表现了对对方足够的尊重,而未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国内其他几家汽车公司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一次,在和沃尔沃工会代表谈判时,对方给李书福出了一道难题,问他能不能用3个词来说明为什么吉利是最适合的竞购者。当时,场上的气氛有些尴尬,主持人本打算出来圆场,但李书福摆了摆手,决定自己来面对这道难题。英文不太好的他回答说:‘我想说的3个词就是ILOVEYOU。我爱你们,我爱沃尔沃这个品牌。运营好沃尔沃品牌以及爱护沃尔沃的员工、保障员工的利益,是吉利的责任和义务’李书福的这番表白,赢得了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对于收购的执著、对待收购的严谨、充分的准备、足够的尊重,无疑是促成这次成功收购的必要因素,可如果没有李书福个人的坚持、没有用真诚与执著获得福特高层的认可,没有用充分的尊重获得沃尔沃工会的理解,成功收购仍是不可想象的。 李书福还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尊重现实,注定很难成功,中国的企业当然要服中国这一方水土,李就曾经表示,政府对企业必要的干预,非常正常。这说明他对国内的环境十分通透。签约仪式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的出现,也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当然,李书福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对沃尔沃成功收购这件事本身。在制造业领域国企仍然一家独大的现实中,能杀出一条血路,并不断发展壮大,它的示范意义不可估量。中国的强大,长远计,还在于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一则可以减轻政府负担,二则可以增加就业,三则有利于民富,四则有利于更改人们热衷于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最重要的,可以激发出民族的创造力。“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想发展,只有创新和坚持。由此来看,李书福的成功不仅属于他个人,亦必将成为改变历史的典范之一。(注:文中范例多引用自《环球人物》2010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