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全国民营企业经营者有千千万万,但是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的只有不足200人,宗庆后是其中之一。 获此荣誉称号的企业家都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娃哈哈集团22年来以高达2.46亿元的公益事业支出,获得各界赞誉。 宗庆后对此却十分淡然。他说,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履行社会责任是应该的,是应尽的义务。 更何况,企业在履行责任的同时也有收获。在他看来,履行责任与推动发展不仅不矛盾,还可以相互推动、相得益彰。 在宗庆后看来,作为一家食品饮料企业,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要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有益的产品,娃哈哈为此从当年的儿童营养液开始,不断推出新产品,年年都有新产品面世,为广大消费者送出健康与欢乐。正是在积极地履行责任,为社会不断奉献新品的过程中,娃哈哈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娃哈哈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如发生在1998年的长江水灾、2003年的SARS疫情以及去年的雪灾、四川汶川大地震等国家灾难,娃哈哈总是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又如对教育事业的资助,娃哈哈因为是在教育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一家企业,所以对教育情有独钟,仅在创业20周年的时候,就斥资530多万元,在全国建立了20多所希望小学。截至目前,娃哈哈支持教育的费用已达1.6亿元,用在各种慈善事业的费用已达8600多万元。 慷慨地付出,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使“娃哈哈”的品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高。迄今,娃哈哈已连续6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6国际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优秀品牌”荣誉,这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的无形力量。 东部企业作为在改革开放中先发展起来的获益者,支援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也是应尽之责。宗庆后告诉笔者,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东西部共同发展,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 基于这种认识,从1994年响应国家号召在三峡库区涪陵建立第一家外地分公司,娃哈哈的步伐越迈越快、越迈越大,迄今陆续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了100多家分公司。 娃哈哈每到一地,不仅能促进当地的就业,大量增加税收,还直接带动各地包装、运输、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家企业,带活一个县城。”宗庆后说,娃哈哈的很多厂都建在各县级城市。的确有许多县级市,如红安、白山、广元等就因为娃哈哈在那里建厂而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红火。 在支援各地发展的同时,娃哈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由于靠近消费者市场就近设厂,使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由于支援当地经济,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西部、贫困、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便宜、土地成本较低等等原因,娃哈哈通过实施对口支援取得了自身的快速发展。目前娃哈哈外地公司的产值、利润已占整个集团的一半以上。 责任与发展,社会与自身,在娃哈哈,这两者是有机和谐统一的,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提升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既很好地使社会责任得以履行,又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和宗庆后近距离的访谈,让笔者印象深刻,深受启发。娃哈哈把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用不断创新,锻造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以强烈的责任感回报社会,提高了品牌美誉度,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推动了企业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对人家是危机,对娃哈哈是机遇,如今宗庆后揭开了娃哈哈在金融危机下逆势增长的秘密,相信将会对其他中国企业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