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学派宣传的“仁、智、礼、义、信”中 ,共同的特点首要一点就是对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关注。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它一直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处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对秩序的问题有着深切的感受,并成为其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孔子哲学无论是在大陆、港澳台抑或是海外华人心目中都占据要重要的地位,拿孔子作为软文化实力的代表,宣传中国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哲理,在中国经济与政治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更易诠释国家推出的世界和谐发展观,也是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一个重要的软文化推广策略。
成熟的发达国家,如文化大国法国驻中国使馆,每年都有一定经费进行文化科教推广项目,涉入至如文化、经济合作、教育出版、艺术等各个领域;而超级大国美国更是早已将其兰博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民主与自由世界的正义化身、麦当劳式的快餐文化等软实力深入全球人心,中国拿什么作为因应快速增长的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而推出呢?孔子,当然是孔子,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快速扩张,伴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在全球设立了几十余处孔子学院,作为软文化推广的主要渠道。
无独有偶,前一段曾在凤凰卫视播出陕西法门寺的广告片,也觉得很新鲜。当然,这只是借助文化宣传达到提升旅游收入效益的广告。放大到
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较量是提升国家政治地位、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工具,无疑孔子学院在全球为汉语的普及推广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但是注意了,目前的孔子学院,更象是中国版的雅思学习中心,其主要推广的只是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前段时间,去影院看了《阿凡达》和《孔子》,《阿凡达》注重运用美国式的高科技打造地球外行星的奇妙世界,突出美国式的正义化身,其对影片特技的运用赢得了有史以来票房数最高,走出影院还在回味那精美的画面,颠覆了主要传统电影的脉路。看完《孔子》,第一个感觉就是突然间想起这位影响中国几千年之久的哲人,应该是印象中的第一次被拍成影片形式放映。孔子一生的成就,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更确切地说反映孔子儒家思想更来源于自己对时事、政治和人生的感悟,来源于晚年传道授业中思想的交锋、而导演在此笔墨甚少,却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对孔子生平的传述,好象是要用突出流离颠沛的苦难来突出其修学传道的不易;至于妩媚风情的卫国君夫人南子,更象是为周迅单独量身打造的,在影片中就好象一部圣经唱诗中突然掺了一小段散文诗一样,没有见到其在孔子影片中的实际意义。总之,《阿凡达》赢在对电脑特技的精心耕耘,《孔子》却完败于流于述事的繁琐,不能真正反映出儒家的核心精神。
当然,跳出两部影片外,在双方软文化的推广方式上,同美国政府隐身于影片外的做法截然不同,国家的某个主管部门也一度宣称由于2D版阿凡达影片因观众人数不足考虑撤销播映,最终因观众抗议而不了了之。
这段时间来,中美天上反导导弹系统轮番出阵,地上贸易摩擦及GOOGLE、百度事件纷争,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实体硬实力还是虚拟软实力,两个大国都在全方面进行碰撞,各自试探对方的底线。<孔子>影片拍完了,看也看了,煲贬不一,相信作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代言人---地下圣人孔子更愿意会站出来说:
哥缺的不是文化,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