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想单飞,却离不开父辈;他总强调“决不投机”的祖训,却醉心资本运作
长期以来,荣智健都是戴着“镣铐”的商场舞者。“红色资本家”的身份,为其提供了远较他人奢华的舞台;而荣智健又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成功,完全是自身努力的成果。荣智健不惜违背“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的祖训,大肆进行金融投机。遗憾的是,一场豪赌,让荣智健30年的打拼成果几乎化为乌有。命乎运乎,性格使然!
600万港元起家,大肆开始资本运作
1978年6月,荣智健只身来到香港,加盟其堂兄弟荣智鑫、荣智谦于1963年创办的爱卡电子。凭借父亲新中国成立以前在香港一家企业投资的股息收入600万港元,荣智健在香港起家。经过一系列的投资,截至1984年,荣智健的财富已增至4亿多港元。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公司,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刚刚上任,锋芒毕露的荣智健就以23亿港元收购英资企业、国际性航空公司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国家有关部门还特批了8亿人民币的贷款作为运作资金。经此一役,荣智健声名鹊起。
1990年,中信香港购入港龙航空公司46.3%的股权,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两个月后,港龙实现了转亏为盈。
1989年底,中信香港以3亿多港元收购当时曹光彪家族持有的泰富发展49%的股权,此后,并通过注入港龙航空等资产,进一步扩大其在泰富集团的股权至85%左右。1991年,泰富集团更名为中信泰富。中信泰富遂成为中信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
1992年,中信泰富开始其第二轮资本运作。上世纪90年代初,恒昌行的大股东有意出售该公司。荣智健和李嘉诚说服恒昌的股东,将其股份卖给了中信、李嘉诚和荣智健等。中信泰富在1992年初以远高于其净资产的价格增发股票给公众,用于收购恒昌控制性股权。在恒昌的交易中,据说荣智健个人赚了8000多万港元。1992年中信泰富向公众增发新股时,他就用这笔钱,认购了3000万股中信泰富股票。
1996年12月,中信香港向中信管理层以低于市场价、每股33港元的价格转让3.3亿股股票,荣智健又买了2.9亿股股票,成为中信泰富的第二大股东。自此,中信泰富公司荣智健的个人色彩越来越浓厚。
荣智健还先后将其长子荣明杰和女儿荣明方安排进中信泰富,成为关键部门的负责人。
总想摆脱中信集团,却屡屡向其求救
荣智健和中信泰富在香港的发展顺风顺水,多次的大胆收购从来没有失手过。不过,不知道这样的顺利,到底是荣智健自己的商业天赋使然,还是得益于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荣智健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
一方面,荣智健想摆脱中信集团,证明自己单飞的能力;另一方面,遇到危机的时候,荣智健第一时间想到的又是中信集团。而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遭遇的两次危机之中,都扮演了施救者的角色。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1996年,荣智健只身飞赴北京,与中信集团前董事长王军单独会谈,想通过管理层持股,与中信集团分家。王军是已故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当年辅助荣毅仁创办中信集团。据说当时中信集团内部高层没有人相信王军会同意荣智健的请求。但结果却是以荣智健为首的中信泰富管理层获得了25%的股权,而荣氏也一跃成为中信泰富第二大股东。据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荣智健动用了很多高管关系。
荣智健曾表示:“中信香港集团成立以后,总公司调拨给我们3000万美金的开办费,我看到今天为止,这3000万美金我早就还了,我还交给了总公司110亿港币现金,还有现在中信泰富30%的股份,按照净资产来讲,我看也值200亿了。”
荣智健多次强调“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的祖训。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逝世。荣智健表示:“我做事应当是办实业,这是我们荣家的一个规矩、一种传统。”同时,荣智健又不断冒险投机,中信泰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兼并史,一部以小搏大史。
这种矛盾,贯串了荣智健商业史的始终。最终,荣智健跌倒在“澳元门”的巨赌中。W 南方日报
荣智健脸谱
温和 荣智健为人谦和,人脉很好,没有富豪二代的骄奢之气
冒险 其发家史就是一部冒险投机史、企业兼并史
热心慈善 荣智健先后向四川捐款7000万港元,他还热心公益,在国内多间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设立教育基金
挥金如土 拥有私人游艇、私人飞机,甚至有一片私人森林
荣智健其人
1942年 生于上海
1965年 毕业于天津大学,主修电力工程
1966年 “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干了8年抬石头、搬机器设备之类的基层工作
1978年 移居香港,创办爱卡电子厂
1982年 与人合作在美国创办加州自动设计公司
1987年 出任中信(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主持中信(香港)集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