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倔强的石头



 我在他庞大而富丽堂皇的会议室内等了许久,时间长到我可以顺带在他办公室楼下的小型汽车展厅内做一次从容的参观,然后还有闲暇翻阅他们放在办公室的各种资料。

  后来我和我的陪同者都已经感到疲倦和不耐烦。于是她在我埋头翻看李书福撰写的一本书时悄悄走出了会议室。那是一本不甚高明的谈论人生的书,书名是《做人之道》,它描述的是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者对象是大学生。

  因此,当他悄无声息地走进来时,房间内只剩下我一个人,两个从未见过面的人四目相对。我对他接受我的采访表示感谢,但是他置之不理,只是默默地、非常冷淡地在空旷的会议室内挑选了一个远离我的位置。我们开始寒暄似地谈论我们共同的朋友,谈论他的那本书。他坚持说这是自己写的,但是后来又承认这本厚达369页的书是“大家帮忙”的结果。整个过程中,包括后来的访问,他都表现得异常沉默寡言。大部分时刻,他的嘴唇紧闭,像一扇关着的大门;他的眼神冷淡,像冬天的寒风;即使他展露笑容,也是满含讥诮的。坐在沙发上,他的眼睛只向上看,眼神疲倦、傲慢但又忧伤,仿佛满是对这个世界的不屑。当他开口说话时,他的声音和表情也都是如此。

  我记得为了活跃谈话的气氛,当时曾不得不花很大力气。而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将我自认为非常得意的问题简单作答。那些问题像皮球碰到了墙壁一样被弹回来。那段时间对我而言相当难熬,我总是在怀疑自己会不会一无所获。

  我踌躇了很久,要不要发表这个谈话。因为即使我虚荣心再强,我也无法假装相信这是一次成功的采访。我感觉到在见到我时,他正处于自己愤世嫉俗的顶峰时期,而他由于自己的骄傲或者过于疲惫不再屑于去掩饰这点——谈话中,我不断问他,你怎么了?有一次他终于露出他那很著名的羞怯可爱的微笑说:“昨天晚上喝酒喝多了。”后来他托我的另外一位同事辗转地表达了歉意,说是因为在跟我谈话的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而且他同我的谈话,是在他安排好的密集的会议间隙进行的。

  这场不成功的谈话还没有结束,他的一位同事已经敲门进来,说他必须去参加下一场会议。这时候他并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和身体的移动,也不像我经常见到的忙碌的商人那样,说一些表示道歉的客套话。他只是拿眼睛看着我,仿佛我才是决定谈话是否能够继续的人物。当我耸耸肩,表示谈话可以结束的时候。他仍然面无表情,只是站起身来要往外走。我问他是否可以安排另外一场谈话作为弥补。他脸上清晰地表露出自以为是的大人物那种特有的表情,那种表情传递出的信息是:好了,我很忙,我不能确定我是否有时间再见你,或许你应该同谁谁谁再联系一下,看他会如何安排,但是我真的很忙……

  已经不止一个人对我夸奖他对汽车市场的感觉。我也早已知道他对汽车的狂热感情。但是更加著名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同样不止一个人绘声绘色向我描述他在浙商风云人物颁奖现场的表现。他刻意地放慢了脚步,动作夸张地迈步、摆动手臂,同时不时地张望台下,颇有“顾盼自雄”的风范。在所有的颁奖现场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台上和台下的人都同样目瞪口呆,时间仿佛静止,只剩下一个人的表演。“他好像足足走了有10分钟”,后来目睹者夸张地描述说。

  但这一切都没有减少他的个人魅力,也丝毫不能掩盖他在商业上的天赋。他已经是中国最著名,也最受赞誉的商人之一。他和他的汽车公司看上去也前途无量。

  在我见到他时,关于李书福的吉利汽车可能会收购Volvo的传闻充斥在各种商业媒体上。后来我的一位朋友还为此责怪我为什么没有向他询问关于吉利收购Volvo的事情。在卖了足够的关子之后,吉利的收购大幕终于拉开,不过收购的对象是澳大利亚的自动变速箱生产商国际动力系统(Drive-train-SystemsInternational,简称“DSI”)。此前吉利因为收购英国的锰铜控股和为伦敦生产出租车已经出尽风头。这种在大众媒体上的成功似乎和他的形象太不相称。他身上有浓厚的悲剧气息,他的形象也并不是一位体面的商人,而更像一个无所顾忌的愣头青。他的性格过于鲜明,这在商人中极为罕见。

  当他对我说自己无法自由,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时语带悲壮;他也对我说自己像一块石头,宁愿被人踩,也不愿改变自己。但是他的桀骜不驯和英雄情结却也赢得了大众媒体的尊重和追捧,更何况,他身上还有不容忽视的商业天分和对市场的敏感。这块倔强的石头也是一块商业化的石头,身上环绕着代表成功的玫瑰色的诱人光环。

  一

  经济观察报: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

  李书福:那要看未来多长时间,如果说很长的几十年以后,或者几百年以后,我想汽车会没有任何污染和安全问题。它不会像现在这样,在给社会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烦恼。

  经济观察报:其实很多公司的想法基本都是一致的,然后大家会根据这个思考来制订它的大的战略。你,包括吉利在这方面的战略思考是什么?

  李书福:方向都是一样的。至于想法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这需要全人类的奋斗。全世界都在努力一步一步来。

  经济观察报:吉利在替代能源汽车方面的想法,或者说它的战略是什么?

  李书福:替代能源有很多。比方说乙醇、甲醇、植物燃料、电能、风能、太阳能以及水发电,大海潮汐发电、地热发电,还有一些是用氢燃料电池。这些东西都得研究,我们也在研究,都在弄这个事情。

  比方说电能,如果说大家都用电动汽车,电的能源问题就会出现。其实现在电基本上都由煤发,煤照样要污染,照样是会用完。真正的使用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的比例还很低,占整个世界用电量的比例不高。所以这种情况下,用电作为主要的驱动能源,其实也不环保。你看汽车排放,尾气是没有了,可是在产生电的过程中,污染还是很严重。全世界都在讨论、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如果说氢能源电池环保,可是氢能源照样消耗很多其他能源,它也需要用电来分解氢。

  下转42版

  上接41版

  总而言之就是能源的问题。到底何种能源作为驱动汽车的动力才能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我想这个东西不是一个企业能够解决的。

  经济观察报:但它可能关乎汽车公司和这个行业的兴衰。我相信你也研究过,最开始是底特律的几大汽车公司占据霸权,但接下来日本公司开始形成挑战地位,因为他们生产小型的、耗能低的汽车。一直发展到现在,大家都看到底特律的衰落和日本汽车公司的崛起。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这种选择造成的发展优劣?

  李书福:现在的汽车工业竞争肯定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自动变化的过程,是一个正常的反应,肯定会是这样。

  经济观察报:我的意思是,其实它们在对待能源的问题上,有一个战略选择的过程,底特律的公司坚持生产大排量汽车,石油危机一发生,就受到了来自日本的挑战。

  李书福:生产大排量汽车就因为油便宜,人都是要追求一种舒适的方式的,哪一个人不想追求舒适?大了当然舒适,那就好了,你要考虑成本和代价,因为油便宜,你觉得这种代价无所谓,但是油的价格到一定程度以后,人就受不起了,就要买小排量的汽车。

  但是现在来看,油价到底什么时候真的上涨到无法承受,包括油价的走势,其实都还没有定论。还有石油什么时候开采完毕,有人说20年以后,有人说40年以后,但是地球上石油的储量,到底是不是全部都已经被探明了?这些都很难说。这还仅仅是油。还有其他能源,比如煤化工,煤变甲醇,中国搞得也很多。还有可再生的植物炼油,如果以后这种技术和基因技术都做得很好,一棵植物长出来全是油,又会怎样?能源的问题不是没有能源的问题。不存在这个问题。能源的问题是成本问题。成本的问题导致了你刚才讲的美国几大汽车公司的沉浮。

  但无论怎么说,省油肯定是好事情。因为原来油太便宜,在省油的技术上投入不够,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认识不够,现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已经到了一定高度,大家都花相当的精力和投入去研究这些事情,所以技术进展也很快。全世界内燃机技术现在已经大幅度提升,整个石油化工业也都在进步,内燃机已经重量更轻,体积更小,耗能更少,扭矩和功率更大,污染更少。这些技术在突飞猛进。

  经济观察报:王传福的观点很有意思,他说如果我们造车以电作为驱动力,等于所有汽车公司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李书福:共产主义非常好,全世界人民都说好,按需分配,不要劳动。问题是现在实现不了,你还得劳动,而且还得把账算清楚。所以说,一项新的技术还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而且还要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慢慢地,才能够形成商品,被用户所接受。无论是电动,还是内燃机都离不开汽车工业。汽车是一个工业,它并不单纯就是发动机或者电池,这就叫汽车工业,不对,发动机和电池只是汽车工业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汽车工业是一个技术、资金、人才高度密集、高度竞争的产业。所以,必须要综合、系统、全面、客观地去认识和研究汽车工业。

  经济观察报:你的意思是说单项冠军是不行的,比如电池技术?

  李书福:我相信在电池研究这个问题上,中国是落后的。电动车的研究、制造以及商品化,中国不可能超越日本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根本的基础技术和基本理论研究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不是拍脑袋能拍出来,也不是下决心就能做到的,所以这东西做起来不容易。

  二

  经济观察报:我想举PC行业的例子,中国公司开始做PC的时候,觉得自己终于进入了全世界最领先的行业,可是现在PC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夕阳行业。我不知道汽车行业会不会在二十年后发生同样尴尬的事情?

  李书福:PC已经是夕阳产业,很多企业已经不愿意去做,因为利润太低了,你讲的是对的。但是带领PC技术的升级,制造出新技术产品的,一定是原来研究PC的那家公司。所以并不是说今天我把PC研究出来,明天你把PC技术买走了,后来你就会比我厉害;也不是说你今天在研究PC,所以我不研究它了,我直接去搞一个更加高级的产品——我相信这是搞不出来的。更进步的技术一定是建立在原来技术研究上。这是一个持续机制,如果你可以不上小学,马上读研究生,那还上什么小学?也不要上初中高中了。你说这有可能吗?所以事物的成长和发展有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是不受人的意志影响而转移的。必须要遵守、遵循客观规律,这样我们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你说人的成长过程,刚生出来是1米,我不要长到1.2米,直接长到2米,你说有没有可能?小孩子一定是一点一点长大的,生命是这样,企业是这样,技术进步也是这样。想跳过去怎么跳?

  经济观察报:所以你现在一点也不着急吗?

  李书福:一定要跟随和研究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认识和研究世界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利用和发挥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行研究、提升,尽量地寻找重点客户,争取一些技术上的超越,管理、成本等各个方面的超越。刘翔跑得很快,但是跟第二名差得不多,一点点。世界汽车工业技术也一样,你可以跑得比人家快,但是也可以差不多,也可以稍慢一点。大方向、大规律,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不是说一个人在那边跑,一个人搞研究,而全世界人都不知道。哪有这种可能性?

  经济观察报:进入汽车工业以后,有没有突然发现还是几大汽车公司在技术上坐庄,你们的所有技术都处于跟随者的地位?

  李书福:不是所有的,最起码,比如爆胎安全控制系统BMB技术应用上,他们没解决,我们解决了。你所谓的坐庄,就是说他们的规模、品牌影响,以及在前沿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走在中国现在自主品牌前面,因为这是历史的缘故,人家都是一百年、八十年的历史,中国吉利才十几年,还没长到这个份儿上,但是再过二十年就不一样了。他们一百多年的可能会死掉,我们可能活起来,这也是规律。

  经济观察报:这规律是从哪儿得出来的?

  李书福:研究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技术的方向,成长的轨迹,可以找到一些规律,百年老店大家当然追求去做,但有时候企业的生命也有它的周期,非常难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去套。

  经济观察报:你从底特律的衰落里面会得到什么启示呢?

  李书福:它是全球经济变化的牺牲者。我想底特律的大公司应该知道,但是他们不愿意成为牺牲者,不愿意很轻易就倒下,所以直到最后都在努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一体化,把世界变成了一个整体。变成整体以后,经济变化所产生的巨浪,对局部制造业产生的冲击是以前大家都没有认识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一体化之后,就像原来是一条条孤立的小河,大家不连在一起,后来全部打通变成了大海,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巨浪。那就形成了今天的金融海啸。

  与此同时,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法律,法律没有跨国界,政府管控的能力没有发展成跨国界的能力。全球联盟进展得也不顺畅。但是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了,贸易的一体化已经形成了,资本的自由流动、人口的自由流动、制造业的自由漂移,这些都已经形成了。金融海啸来了以后,像底特律的汽车公司就碰到了困难,抵抗它不是靠他们的努力就做得到的,这也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经济观察报:它会给你什么启示呢?

 李书福:倔强的石头
  李书福: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要尽量为以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包袱,减少历史沉淀所带来的麻烦。企业不要吃子孙饭。美国汽车工业联合工会的强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汽车公司前期觉得前景很好,于是都给你们养老保险,都给你们全部医疗保险,这个也承诺,那个也答应,这就为今天的灾难埋下了祸根。所以,怎么样使企业今后可以一直持续发展,怎样去做一些制度安排来保证这点,这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问题。

  这也不光是工会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工会本身,而是因为企业和工会签了一个合同,合同的内容太不科学,它只追求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或者也考虑了长远问题,但大家认为从长远来讲没有问题,汽车工业就是美国人的天下,当初就是这么来策划,认为汽车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利润会越来越多,根本没有考虑到日本、韩国的汽车也都发展起来了,那时候没想到。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他们从特别繁荣到衰落,然后到现在这种境地,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出现的判断误差?

  李书福: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包袱所带来的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假如说工人们都为美国汽车公司创造了很多新效益,比方说在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质量上始终世界第一,服务始终是全世界最好的,品牌价值始终是所有汽车公司里最高的,假如是这样,即使有什么包袱也是可以化解掉的。衰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可以解释。

  一个企业的运行,就跟一个人一样,如果你身体都很健壮,脑子也很聪明,碰到一些困难,可以解决、克服、可以迈过这个槛;但有些人身体很虚弱,脑子又很笨,碰到一些困难就不行了,马上死了。汽车公司也是这样。

  经济观察报:现在吉利就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吗?

  李书福:我们尽量地去打基础、练内功,不断地锻炼、学习,一步一步来,包括人才培养培训,我们主要做这些工作。

  经济观察报:这些其实都是很朴实的工作。

  李书福:对,管理上要不断研究,整个架构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根据企业不同的阶段,作出不同的决策,不同的安排,这很重要。

  经济观察报:让这家公司不断变得强壮,包括做你刚才所说的所有工作,其中的驱动力是来自于你个人吗?

  李书福:作为思想来讲是来自于我,我要出思想,指方向,朝哪个方向走,我觉得这很重要。你要很清楚的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接下来我一个人肯定做不了,要大家去做。如果方向搞错了,这家企业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思想杂乱无章,或者本身就是错的,企业要搞好也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软性的东西,但是很重要。

  人,工作的时候只要心情舒畅,他就会创造奇迹,如果心情始终烦恼,可能会毁掉他所有的事情。所以怎么样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大家尽最大可能心情舒畅地工作,而且还明白怎么工作,朝哪个方向走,怎么走,这些都搞清楚了,他们排队排好了,像演戏一样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这很重要。

  三

  经济观察报:巴菲特说,他整天跳着舞去上班,他已经到了那种心情舒畅的境界。你属于哪种境界?

  李书福:我当然不会跳着舞去工作,我要科学地来认识这个事业、这个行业、这个企业,以及这几个人。保持相对比较清醒的头脑,困难是很多的,不是那么容易的,竞争很激烈。

  经济观察报:你有什么困难?是跟大环境有关吗?

  李书福:怎么讲,(困难)太多了,每一个企业都一样,哪一个没有困难?你必须要知道有什么困难,然后按轻重缓急排好队。困难总要解决。如果你不知道企业有困难,这个企业肯定要倒闭了,必须得知道困难。

  经济观察报:现在在后面驱动着你去拼命地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呢?动力来自哪里?比如很多人创业的时候有种饥饿感,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饥饿感会是一种驱动力,然后他的荣誉感、成就感也会是一种驱动力,他想要寻求认同,对你而言呢?

  李书福:对我而言是一个好奇心。

  经济观察报:这是什么好奇心,十多年了还没满足吗?

  李书福:对,所谓的好奇,我们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要实现两百万汽车年产销量,要造出全世界最安全、最环保的好车,要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怎么样才能实现这样一个理想,一步一步去走,所以这种好奇心也可以讲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追求,就这些,没有其他的。

  经济观察报:就这么简单?

  李书福:就像打牌一样,为什么有些人很喜欢打牌,他也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希望能够打赢。

  经济观察报:你对现在的经济大环境的判断和看法是什么?

  李书福:我对大环境的看法?全世界经济?中国经济?

  经济观察报:对,危机会传递到中国来吗?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尤其对某些行业来讲。

  李书福:中国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宏观调控的方法,作为我们来讲,只能是响应,去参与竞争。对于大环境的判断,我想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不会太坏。

  经济观察报:从今年开始数,后几年?

  李书福:两三年。几年以后就不知道怎么样了,这跟世界经济也有关系,我想两三年以后世界经济如果好起来,中国经济也能好起来。很难说,因为世界变化很快,不能用过去的曲线来衡量今后的发展,不一样的。地球上就这么几个人……

  经济观察报:60亿呢,不是几个。

  李书福:60亿。原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这些国家基本上没有发展起来,这些地方起来以后,它们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所带来的变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大家很难预估。所以说,谁也讲不准,如果谁能讲准的话,那金融海啸来之前,马上做空,他就会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经济观察报:我相信那些出类拔萃的公司和个人,就是因为他们能在这种不确定里面寻找到自己比较有把握的事情,形成自己的判断,才能做得好。

  李书福: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10万个人可能有100种判断,这100种判断里可能只有两种是对的。所以,你最后看上去有人判断对了,有人判断错了,事实上当初做出各种判断的都有,只是说对的人押宝押对了,不是说哪个是神仙,我想没有神仙。不是说李嘉诚很会经商吗,这次他也亏了很多,怎么他们都没有判断准确呢?

  经济观察报:我老觉得你在以一副幸灾乐祸的神情看着这世界。

  李书福:不是幸灾乐祸,就是用一种平常的心,这种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还得要一颗平常的心。

  经济观察报:这种平常心怎么来的?一开始就是这样吗?

  李书福:不断思考、慢慢锻炼。磨炼出来的。

  经济观察报:现在的外部环境,大家公认很糟糕。它会给你压力吗?相对于好年景来说会比较焦虑吗?

  李书福: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也有商机,好的时候也有商机,应该这样去想。你不能说不好了就一点商机都没有,不是的。大厦倒下来了,你可以上街去发现商机,大厦要重建的时候又是商机。

  经济观察报:道理是这样。你碰到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对你和你们公司而言?

  李书福:现在国际经济环境不好,我们出口情况就不好,影响很大,尽管国内销售不错,全世界经济都下降了百分之二三十,有些国家下降得更多,中国以外的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不过,我觉得会好起来的。

  经济观察报:长远来看一定会的。但是凯恩斯说长远来看我们都已经死去。

  李书福:也不会太长,两三年吧。

  经济观察报:这是你碰到的最坏的情况吗?就你个人的感觉而言。

  李书福:就个人来讲其实没什么不好的,作为吉利公司的话也还可以。

  经济观察报:虽然出口受影响?

  李书福:因为我们出口本身量就不大,出口肯定少很多,但一个不出也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日本和美国几大汽车公司,对他们的影响就大了。

  经济观察报:你讲的2009年25%的增长率来自国内市场?

  李书福:主要是国内市场,我们转型以后,产品非常受欢迎,新三样卖得很好。现在熊猫出来了也卖得很好。今年我们还有新产品推出来。对于我们来讲,这是很大的成果。原来我们是很苦的,很少做两三万块以上的车,现在最起码四万块钱以下的车不做了,相对来讲附加值也高一点,技术也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可以去跟世界同行相提并论,而不是跟国内哪个厂家相提并论。我们要努力拥有世界级的技术、世界级的品质和世界级的服务,我们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当然要产生相对比较好的赢利水平,这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在人才的培养培训上面,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这些都是我们打基础、练内功所取得的成效。

  经济观察报:但是你对国内市场这么乐观吗?

  李书福:现在还行,不知道下半年怎么样,明年怎么样。现在国家不是在刺激经济吗?

  经济观察报:对。

  李书福:两三年内中国还是可以的。

  两三年以后,如果中国市场不好的话,我们海外市场又起来了。我估计两三年以后不会还不好,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在。小孩长大了,他要工作,他要消费,他要享受,这都是客观摆着的事实。而且以后的年轻人都会买车,骑自行车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如果代步的话就不是自行车了,一定是这样。

  四

  经济观察报:你个人碰到的最艰难的情况是怎样的?

  李书福:艰难的情况多了,都很艰难,天天艰难。

  经济观察报:人在这种压力下怎么过呢?

  李书福:要学会自我解放。人需要有一个泄洪区,你要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把自己从这种紧张、烦恼的世界里超脱出来,用几个小时,两三个小时、三四个小时跑跑步、打打球、晒晒太阳,写写字、弹弹琴。这样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经济观察报:你的方式就是弹琴、写字?

  李书福:我字也写不好,琴也弹不好,这也是自主创新的。但是你刚才问我怎么来减轻压力,我才跟你这么讲,这不是我的专业。这些东西(李书福指着会议室地毯上编织的书法字),讲的是吉利的由来,这都是我弄的。要去寻找另外一种世界。仅仅生活在一个世界是很烦恼的,还有一个世界要由自己去创造,在那个虚拟世界是很轻松的。这也是理想和现实的问题,现实世界就是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理想世界我们可以把它想得很轻松,可以切换一下。

  经济观察报:你的理想世界由什么东西构成?

  李书福:我刚才说了,就是自己去玩,我就是一个人玩。打乒乓球、篮球、网球,打得都不太好。这些东西都是减压的,减压、泄洪。

  经济观察报:你一天工作多久?能睡几个小时?

  李书福:我在办公室的时间不多,要看的文件也不是很多,但是脑子总是在转,你睡觉的时候也得想,从来没停过,所以不能量化,我始终在想东西。

  经济观察报:你经常给人一种工作狂的形象。

  李书福:现在走动得比较多,天天坐飞机,也很辛苦。尤其是我们这种企业,谁都把我们看成孙子。

  经济观察报:现在好了吧?

  李书福:现在也一样。当然是好了很多,但你自己知道,就是孙子。

  经济观察报:你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李书福:民营企业就是这样,而且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这样痛苦,所有民营企业,你去问问看都是这样,跟国营的不一样,国营的公司,都是国家的,到各个部门办事也好办,民营企业就不行。所以很痛苦。其实我们也都在为国家奋斗,为社会做事情,而且我们还省吃俭用、勤俭节约,把每一分钱用好,很认真地算每一笔账。

  经济观察报:你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吗?很多人在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他的地位问题,还是大环境下的焦虑问题,有人会把自己变成公关高手,有人会通过编织人际关系网络……

  李书福:公关高手?

  经济观察报:比如像马云那样。

  李书福:我做不到,我这方面能力不行,我像一块石头一样,宁愿让人家踩也不愿意把自己锻炼成很好的公关,搞不起来,人跟人的情况不一样。

  经济观察报:或者像联想和柳传志,把自己变成一个符号。

  李书福:这个我做不来。我也在努力能够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慢慢得到大家认同以后,可能情况会有所改观,这需要努力。马云也好、柳传志也好,他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也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经济观察报:你所谓好的标准是什么?

  李书福:好的标准就要达到马云和柳传志的境界。

  经济观察报:他们是什么境界?

  李书福:相对压力比较小了。事业成功,没有什么压力,或者压力比较小,心情又舒畅,游刃有余,决胜于千里之外。

  经济观察报:你的情况完全跟他们相反吗?

  李书福:我不能游刃有余,不能自由,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比较苦,很苦,真的很苦。

  经济观察报:假如把吉利比做一个车的话,你是方向盘还是内燃机?

  李书福:那应该是掌控方向盘和油门的人,等于是一个司机。

  经济观察报:在你看来,未来中国大陆的汽车业格局是一个什么样的?

  李书福:中国大陆的格局,应该说国有企业关门,合资企业分家,外商在中国建汽车合作公司,民营企业慢慢成长,这样一个格局。只有这样一个格局的出现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

  经济观察报:你在意外界怎么看你吗?

  李书福:当然在意啊,你是指产品还是什么?

  经济观察报:无论是产品,还是别人对你个人的评价,还有公司的评价?

  李书福:当然在意,大家都说我好我当然高兴,说吉利好我就高兴;大家说李书福这家伙瞎弄,吉利一塌糊涂,我肯定不高兴。怎么不介意呢?但是介意又有什么用,你得把事情做好。

  经济观察报:你对自己的评价体系是什么?

  李书福:我们有第三方的评价体系。我们聘请了一个第三方的机构,专门对我们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价,当然包括对我的评价,对企业的评价,对整体经营效果的评价,我们有这么一个机构。

  当然其实你对自己也有一个评价,但这没有必要搞一套书面的东西出来。

  经济观察报:你现在内心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李书福:真正的困惑不是很多,基本清楚了,怎么做朝哪个方向做,存在什么问题,自己查一下短处在哪里,基本是清楚的。

  经济观察报:你在商业上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开始你可能会去想见一下大公司的领导者……

  李书福:没什么好见的,就是要去研究汽车的规律,研究世界汽车同行的管理,看看是不是对自身发展有用。

  经济观察报:你这种学习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

  李书福:方式很多,平常看书、看网络上的一些报道,也跟他们在一起聊天,到人家企业里面去学习、开会,学习的方式很多。我们内部也有很多培训,都可以学习,我们内部网上也有很多资料,很多东西都可以学。

  经济观察报:但是对你个人而言,你会通过那些东西来学习吗?

  李书福:也会,因为来我们这里讲学的都是很高级别的专家,他们都在各个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生产方面、质量方面、战略方面、技术方面都有深度研究。我们吉利的研究生院内都是全中国的顶级专家,他们都是我们这里的兼职教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7957.html

更多阅读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1986年,李书福以制造冰箱及冰箱零配件开始创业历程,1993年进入摩托车制造业并于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业。20多年来,吉利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取得

psv变革7装游戏死机 李书福:新的转型 谁不变革谁先死

     2013年,一系列的高层人事“大换血”拉开了吉利营销变革的序幕,吉利的未来5年品牌发展大计已箭在弦上。在外资金融机构以及沃尔沃“技术反哺”的辅助下,吉利集团掌门人李书福或将带领吉利驶入快速发展通道。  岁末年关,吉利控

李书福:用心记住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的使命

 12月23日,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颁奖典礼。以下为2009央视经济年度人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主题演讲:   主持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在竞争的过程中也需要比较和融合。这一点李总很有发言

李书福:吉利要造全世界最好的车

      讲述者 李书福   地点:浙江杭州吉利集团总部  时间6月24日  采访人:李安定  采访人李安定:谈到中国轿车史,在世纪之交,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有过重大的历史功绩:作为一个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像一条鲶鱼,搅活了当年中国汽

李书福:该走的路我清楚

李书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公司名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申领牌照时间:1997年开始,2001年吉利进入国家经贸委汽车目录   此前身份:摩托车制造商   获取牌照的关键因素:以合资方式打“擦边球”,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当

声明:《李书福:倔强的石头》为网友失忆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