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在未来五年内向淘宝追加20亿元人民币投资。马云用他一贯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宣布,从此淘宝业务将走向世界,成为C2C的世界霸主。这笔钱会被投入在技术和创新领域,“五年内必须花完,希望淘宝五年后超越eBay、亚马逊,而且必须超越他们的交易量,让他们后悔那时候没跟淘宝合作。”至此,阿里巴巴对淘宝的总投资,将达到34.5亿元。
7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联手“巨人网络”,双方合作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在线支付系统,让所有网游玩家不用跑便利店、电脑城,随时随地在线付费。
还是7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中国雅虎和口碑网正式宣布合并,新成立的雅虎口碑将致力于为个人生活提供服务。马云在解释雅虎口碑在集团内部的定位时说,制造业和贸易类的电子商务B2B已经由阿里巴巴在做了,面向个人的商品类交易C2C已经由淘宝在做了,而雅虎口碑则是针对面向个人的服务业。
阿里巴巴惨成港股版中石油
2008年7月才刚刚过去一半,阿里巴巴集团突然发力,频频出招,而且俱是极度吸引眼球的猛招,除了已经上市的阿里巴巴之外,旗下所有分公司全部有所动作。然而,最令人尴尬的也正是这一点,阿里巴巴的股价一路滑坡,截至7月9日收市,阿里巴巴创下了8.970港币的新低。曾被称为香港新股王的阿里巴巴,现在已经被戏称为港股版中石油,而一度为中国人骄傲的“最大市值互联网公司”,当股价从41.80元的高位一路狂奔而下到今天,市值已经蒸发了七成以上。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阿里巴巴上市,并没有赶上好日子。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就遇上全球股市震荡,海外尤其是美国基金后院着火不得不撤资离场回本土救主,让人顿生生不逢时之感。
阿里巴巴公司本身的表现还算不错,在3月份发布的2007年财务报告显示:阿里巴巴在2007年总营收为人民币21.62亿元,比2006年的13.63亿元增长59%;净利润为9.67亿元,比2006年的2.19亿元增长340%。然而,这份令卫哲感到满意的 “完美财报”并没有给市场带来信心,财报发布的第二天,阿里巴巴股价只是象征性地小幅回升到14港币左右,但是终究未能如愿带动网络股上涨对抗萧条的大盘,更无力改变阿里巴巴整体下跌的趋势。
究其原因,次贷危机影响未见其底,美国经济衰退迹象已现,阿里巴巴收入最主要部分来自于中国供应商,其作用即在于帮助中国企业进行外贸活动,很难不受到美国经济放缓的拖累。更何况,阿里巴巴所依赖的中小企业,虽然基数多,但生存能力较低。去年以来,受人民币不断升值影响,生存环境已变得较先前险恶,而3月初美国博思艾伦咨询公司与美国商会联合发布的2007-2008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就指出,受到人民币升值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影响,受访的美国企业已普遍认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滑,并有不少公司计划将制造基地迁往越南、印度等地。曾经辉煌一时的珠三角,已经有上千家制造企业倒闭,长三角的企业亦大感困顿。这些中小企业,都是阿里巴巴的衣食父母,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的业绩要有长期稳健发展,殊为不易,市场对阿里巴巴模式没有信心也在所难免。
曾是公司IPO保荐人之一的高盛也开始唱空阿里巴巴,它将阿里巴巴2009年预测市盈率由30倍下调至28倍,目标价随之从15港元下调两成至12港元,投资评级则维持“中性”。高盛在报告中表示,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挑战,例如工资及成本上升、信贷收紧、人民币升值及出口放缓等因素,将对阿里巴巴GoldSupplier会员的续会及新签会员的影响超过该行预期。该行还将阿里巴巴2008年至2010年的每股盈利预期下调3%、12%及13%,分别至0.33港元、0.45港元及0.64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