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 电器资本 由黄光裕事件看中国资本市场原罪(2)
系列专题:黄光裕事件
资本市场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当年国美香港上市,黄光裕身家一夜之间上涨40倍。随后黄光裕展示了其高超的财技,先后通过配售等方式,将自己股权从70%多降低到50%,套现上百亿港元用于收购重组。从2006年至今,黄光裕先是收购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继而运作收购三联商社,随后入主中关村。黄光裕也在五年之间三摘首富桂冠。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黄光裕靠资本市场成为首富,最终也栽倒在资本市场上。 中国富豪的新“坟场” 过去人们常说“穷生奸计,富长善心”。一般说来个人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犯罪可能性的增加。但如果从犯罪的领域看,有些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确实是在拥有一定的财富之后才可能发生。如金融领域的一些犯罪,有关房地产、基建及一些需要审批的项目的行贿犯罪。而最近几年影响力最大的经济犯罪,则要数那些资本市场的操纵者了。 这几年,资本市场曾经最显赫的大佬,如德隆系的唐万新、华晨系的仰融、农凯系的周正毅、格林柯尔系的顾雏军、斯威特系的严晓群、鸿仪系的鄢彩虹、涌金系的魏东,要不被抓,要不外逃,要不自杀,资本市场似乎成了富豪们的新“坟场”。 其实这并不意外。由于机制设计和制度方面的漏洞,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暴利的机会,IPO、借壳上市、重组收购、关联交易等等之中充满潜规则,内幕交易、做庄、老鼠仓等等泛滥成灾,公然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者众,被抓的寥寥无几——例如“老鼠仓”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被查处的只有唐建、王黎敏两人。但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只不过看谁倒霉。 这一切仿佛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宿命——早在18年前中国股市创立之初便已注定。中国股市本来就是为国企解困而成立的,为了达到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的目标,就有动机纵容各种伪装上市和股票操纵行为,因为很多国企无法达到上市的标准;同样,如果市场没有操纵,国企上市也就无法卖到一个好价钱,正是审批制造成的“股票供应短缺”,使得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能够以远远高于成熟市场的价格发行。与此同时,由于国有股、法人股原始成本极低,且大多数处于控股地位,从而使大股东恶意圈钱成为这种制度的必然结果。同股不同权、股票高溢价发行其实就是资本市场的“原罪”。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这一“原罪”也为一些其他性质企业所享有。以2001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的用友软件为例,当时的发行价为每股36.68元,发行量为2500万股,流通股股东投入资金为9.17亿元。而流通股发行之前,该公司的非流通股为7500万股,公司净资产为8384.45万元,每股净资产为1.118元。发行完成后,该公司的每股净资产由发行前的1.118元增加到9.71元。也就是说,原股东的1.118元一夜之间变成了9.71元,请问有什么生意可以在一夜之间净赚9倍?这就是许多公司削尖了脑袋都要上市的缘由,许多罪恶也因此衍生出来。 如果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高也就罢了,但18年的历史表明,沪深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并不比社会平均水平高,根本没有理由溢价发行股票。 更为糟糕的是,这些企业一旦成为上市公司,就得到了一种不断向个人股东索取的权利。而个人股东则不断面临配股、发行新股的压力。这个配股价、新股认购价一般是高于每一股的账面净资产、低于股票市场价。于是,个人股东要么听任自己的股份被稀释,要么继续掏钱。
更多阅读
黄光裕 妻子的国美 国美之所以离不开黄光裕——是因为国美的精神还未成人
系列专题:国美黄陈之争 笔者最近连续发文支持黄光裕,支持黄光裕夺回国美的控股权,原因正如本文标题:国美之所以离不开黄光裕,是因为国美的精神还未长大成人。 对此,很多朋友不能理解,提出以下相反的观点说:这个世界离开谁都不
国美黄光裕事件 黄光裕事件看民企融资之路
系列专题:黄光裕事件民企融资难,说了多少年!好像成了一个中国的痼疾,难道我们果真没有解决方案了么?笔者认为不然,众多的金融创新案例正在挑战着这个命题,下面就是一个实例: 2004年6月7日,国美电器黄光裕完成了一项融资奇迹:他通过控制二
2016资本市场大事件 由黄光裕事件看中国资本市场原罪(1)
系列专题:黄光裕事件如果权力的原罪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那中国的落马富豪现象还将持续不断地上演。 李 磊(广州) 11月下旬,“黄光裕被拘查”的消息在家电业、零售业以及整个资本市场掀起一阵巨浪风波。11月27日,北京市公安局正
资本市场大事件 由黄光裕事件看中国资本市场原罪(3)
系列专题:黄光裕事件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对参与股市操作有了直接的利益冲动,可以利用其控股权、利用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有利条件,操纵市场,从事内幕交易,股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其炒作的工具。 当然,对黄光裕
马红漫:从黄光裕事件看两地监管差距
系列专题:黄光裕事件 记者在香港联交所咨询平台上看到,从8月10日开始连续两天下午,国美电器的股份在二级市场都出现了大单买入,涉资千万。 香港投资者的大量进场,可以解读为对香港证监会冻结黄光裕夫妇资产的坚定态度,给了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