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打力 “中信泰富在香港的每一次规模扩大,都与当时内地政企的支持紧密相连,他懂得利用当时中信在香港的‘内地标杆’、红筹公司的地位,这帮了他很大的忙。”前述中信集团的人士如是向记者介绍。 在中信泰富的“战史”中,能让其一战成名的,无非是重组英资公司国泰航空一役。上述人士向记者回忆,当时由于国泰航空资产规模较大,市场并不看好中信泰富重组成功的可能性,简单而言便是难以拿出足够的现金。

为此,荣智健再度返京求援,然而,一切并不如预想般的顺利。本来,中信泰富希望母公司中信集团为这次重组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当时的中信集团也处在业务快速扩张的阶段,对于大额的现金支出,已是十分谨慎。然而,荣智健异常果断,提出由中信集团申请贷款,而后作为中信泰富的资金支持,并且亲自出马游说政商两届。 仅用五天,相关部门便批准了荣智健的贷款诉求,专门批准一项贷款发放给中信集团,用于支付重组国泰航空的款项,对于五天之内,大笔资金“从天而降”,香港商界在惊诧之余,开始领会到了红筹企业的力量,中信泰富与荣智健在香港商界的地位,一战便已确立。 当时,荣智健曾说:“我们分析了差不多六个月,觉得国泰的盈利前景看好,经营完善,而且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北京总公司汇报,果然不到五天就得到批准。”在1987年的中国,8亿港元的专项贷款,足以让荣智健扬名立万。他善于整合资源的印象,也在此后的几十年商海生涯中,成为这位红<!>顶商人最具识别性的标签之一。 从10月30日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单来看,荣智健目前的资产是44.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缩水84%。 “虽然我觉得这次的损失很大,但荣智健肯定会有办法挺过去。”前述中信集团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毕竟,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除了政商两届的人脉关系外,手中还握有12%以上的中信泰富股权,以及国泰航空等优质公司的股权,而这些,都将成为他争取集团外援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