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无数的企业被注册,也有无数的企业死去。新陈代谢的法则,不仅在人类身上,在企业也是适用的。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的死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有人说是企业资金链断裂,有人说是合伙人之间分道扬镳,也有人说是企业开发的产品不适销对路。还有就是市场没做好。没错,中小企业的死法就这么几种。但是,最致命的死法,大多只有一种,哪种?拿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杭州最大的农庄之死
在浙江杭州的城西,有一占地200亩的农庄,总投资在2000万左右,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内设一个跑马场,一座可容纳200人同时宴会的餐厅,200人容量的会议室,30多间客房,若干棋牌室,一个甲鱼养殖场,若干较大面积的集养鱼和划船的水域,若干座中国式的凉亭以及人工堆积的花果山,所有建筑均为木屋构造,别有一番格调,在整个杭州,很难找到比这个更加有规模和特色的乡村农庄了。光脑袋里想象一下,是不是很美了?要说它的不足,就是全部在平原上,周围没有一座山,这点也是当初选址的一大不足。但是致命的不是这个,是什么?是在基建完成后的一些事情,直接导致了这个农庄的种种问题出现。
首先花低价做了一个页面很烂的网站,网站是做什么用的呢?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废话,谁都知道网站是宣传用的。但是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企业在生产和厂房上投入很大,在关于宣传的网站方面投入太小的现象呢?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互联网时代,今天的“互联网+”概念很火,饭桌上茶会上,不扯“互联网+”都不好意思说是互联网时代的人了,可惜,真的懂的人真不多。
对网站投入的过少,仅仅是一个不重视宣传的侧面体现,我不懂的是为什么在硬件上投入那么大,就舍不得在软件的推广宣传上花稍微多的那么一点钱呢?一个宝马的轮子钱都够开发一个界面优秀的网站了。因此,这个农庄虽然硬件很优秀,但是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这是其一,市场部的人嘛,当然是要组建的,都有哪些人构成呢?一个擅长驾驶技术的投资人的兄弟,二个工资很低的毕业生,还有一个就是投资人早年做过销售的六十多岁的老妈。别觉得这个是极品团队,现实中,这种极品市场团队还少吗?个别能力强的老板一个人的销售占了整个公司大部分的业务量,这种现象是不是很多?团队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加大了市场运作的风险。这个农庄最后出问题,也是必然的。
现实中,是不是有很多企业主以车间花大价钱进口的设备做炫耀的资本?但是他的背后却有一个烂网站和一帮结构不合理整天抱怨的市场团队!http://www.aihuau.com/要知道,设备需要投资,但是市场运作得不好,设备就是负资产!而对于宣传的网站和结构合理的市场团队,却是你的正资产,会帮企业添砖加瓦的。别告诉我很多这样的企业日子还不错,那代表不了未来。
举个跟互联网相关的例子,美团外卖火了后,我们发现有那么一些商家虽然没有门店,但是全年的销售额却超越了很多在闹市地段有门店的餐厅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外卖网站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这家口味不错的店,进而让他销售翻番!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因为宣传推广的因素,直接导致了这种没有门店的厨房火了,而那些虽在闹市装修豪华的餐厅由于没有让更多的人知道,业绩也就变差了。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案例二:娃哈哈的童装
娃哈哈的童装还没死,但是娃哈哈的童装在市场有分量吗?娃哈哈的童装不管是在产品设计还是形象宣传上,山寨味十足,如果一定要说有风格,那这个风格就是“乡村味”,具体的大家可以去娃哈哈的童装官网和各种渠道去了解,说这个案例,其实也代表了很多中小企业的问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产品终于开发出来了,进入市场,发现原来满大街都是一样的货!这里主要是进入了营销From EMKT.com.cn的误区,任何市场,新进入者都必须做差异化,大多数企业都没娃哈哈的死撑到底的实力,在宣传上投入是必须的,但差异化就决定了你之前在宣传上投入是否值得是否有转化了!
娃哈哈的童装做到现在一直半死不活,跟产品定位品牌定位的差异化都有关系。回到第一个案例,假如这个杭州最大的农庄在宣传推广上重视了,在市场团队结构上完善了,那么盲目的去推,也不一定有效果,最终还是要形成自己的市场定位体系,到底服务企业拓展培训还是什么业务一股脑全接?越是生意差的时候,越容易乱阵脚!有时候,常识,可以拯救自己。
我们要研究别人是怎么成功的,更要研究别人是怎么死的。死掉的过程比成功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