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领导的万向集团是一个比较执着也比较独特的中国民营企业,它不是太随意地根据各种机会进行转换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刘杨
如果不是内部人指点,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位于杭州萧山万向集团大门口内不大的凉亭,就是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当初成立打铁铺的地点。1969年,鲁冠球和几个伙伴从打铁铺开始,从农民状态走上商业道路。
不过,万向集团真正的增长,则恰好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区间里。鲁冠球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们真正开始积累是从1983年、1984年开始。”如果算到现在,这家企业在过去的时间里,平均保持了每年超过25%的增长率。这个增长速度略快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但也并非高出很多。
奋斗十年添个零,这是万向企业战略在数字上最简单的体现。到2009年将是万向第三个“十年规划”的结束,目标是在2009年实现企业日创利润1000万元人民币,最高年“人均产值”突破1000万元。1999年,万向年营收60亿元人民币,日创利润100万元。
更多的变化体现在万向产品的升级上,从汽车零件万向节起步,如今的万向已经可以供应包括ABS在内的传动系统总成。从2001年起,万向开始为国内主机厂供应模块,目前在长春、十堰、海南、芜湖、柳州等地区的整车厂旁设有工厂,主要产品为底盘、排气系统等。万向要求工厂实现每隔一小时、半小时供货一次,成为当地化的、集成供货的模块工厂。
这种产品的升级在大多数的中国自主品牌诞生之前已经开始。1996年前后,鲁冠球就提出,万向已进一步调整和提升了产业结构,把发展重点放在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环节上,抓关键零部件、关键工艺的投入,而一些初加工的工序则转移出去。原因很简单,万向节产品的市场是有限的。
一个产品之后,万向马上想下一个产品,从万向节到传承轴,因为万向节和传承轴是装在一起的,是供给传承轴的。于是,万向随后做轴承。1992年,它开始做驱动轴,包括轴承,轿车等速驱动轴、汽车传动轴、轴承、滚动体、密封件等系列化汽车零部件产品。1997年,万向开始做减震器、制动器,主要做二级配套。
2001年是万向产品变化的一个大的转折。此后几年也是中国汽车企业享受市场盛宴的时期。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为万向带来诸多进入汽车零件总成的机会。
万向从2001年开始尝试向集成方向努力。万向研究院一位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这种努力依靠收购企业、购买技术、自主研发,还包括和大企业联合起来做开发,和同济大学做底盘的系统,总之,从多管齐下的角度,万向很快就形成了底盘系统的门面,并在少数的几个主机厂进行验证。
2001年,万向与哈飞合资建立万向哈飞汽车底盘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万向首期投入1亿元,计划10年内投资5亿元,其主导产品为哈飞汽车生产前悬系统总成、后制动器总成和中间传动轴总成。2002年,万向投资建立江西万向昌河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这一时期,海南马自达和力帆成为万向的合作伙伴。2001年,万向开始搞ABS系统,目前是一级配套给力帆,和制动器一起供给它们。在海马,万向做了底盘集成系统之后,又做了燃油箱、尾气排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