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推动人物之李书福:草根的生命力



 我是从浙江沿海的农村走出来的。1970年代的浙江沿海,几乎没有工业,因为我们那里属于一线,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投资,所以经济很不发达。我十六七岁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在我们那一带吹起,有了最初的市场经济萌芽,出现了一些个体户。那时,我们这些农村青年亲眼目睹改革早期的一些现象,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很关心,同学间经常有各种讨论,创业的想法就是在那个时候慢慢萌生的。

  我18岁中学毕业,最早的愿望是想开一个照相馆。但开照相馆要公安局批准,还要房子、设备、资金,而且也没有照相馆的师父愿意教我。我只能面对现实。于是,我用家里给的120块钱,买了架海鸥牌相机,开始走村串户给人家拍照,这样干了一段时间,我大概赚了有1000元。

  从这个资金起步,我租了房子开小照相馆。我在从事照相时受定影液的启发,同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掌握了这项技术。从废电器中提取贵重金属,显然要比开照相馆赚得钱多,我就把照相馆关掉了,专门从事这项技术。后来,我与人合伙办起了“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到了1989年5月,我们的冰箱销售额已达到4000多万元。北极花冰箱也成了当时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产品。

  在冰箱厂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因为对当时的形势估摸不透,觉得企业办得这么大,被人家说成资本主义怎么办呢?当时越想越怕,就把所有的厂房、设备无偿赠送给了当地政府,没有再办下去。

 十大推动人物之李书福:草根的生命力
  这时,我以到深圳大学读书的名义离开了台州。等我从深圳回来,我发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潢材料特别是镀铝装饰板材,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而全国已有的几家生产厂,产品质量都不理想。我们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张镁铝曲板。这个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后来我们又研发出铝塑板,也非常畅销。

  很早的时候我就对造汽车非常感兴趣,我感到这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的行业,投资于此肯定会有收获。可是进军汽车行业,国家政策这一道关口迈不过去,因为那时国家政策没有放开。

  大车不准造我就先造小车。在装饰板生产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感到政策的气候有所宽松了,就决定试着先向摩托车行业发起冲击。为了解决“没有生产权”的问题,我找到临海一家摩托车厂,签了个字面上叫“协作生产”的协议。

  1992年,“浙江吉利摩托车厂”的牌子终于挂出去了。我为工厂起名叫“吉利”,希望“吉利”给我的事业带来“大吉大利”。而吉利摩托车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吉利,特别是后来我们研发的国内第一台踏板式摩托车非常成功,1998年产量达到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到22个国家和地区。

  装潢材料和摩托车生产的成功,为我后来进军汽车产业奠定了基础。1994年,当吉利踏板式摩托车卖得如火如荼之时,我又想到了造汽车,当地计经委一位领导警告我:国务院24号令明确指出不再批准轿车项目。但我总想,中国汽车企业除了国家的就是合资的,为什么不把我们作为民间造车的试验田?如果成功了,可以为民族汽车工业提供借鉴和经验,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国家又不用承担一分钱呀!我认为我的想法有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8388.html

更多阅读

psv变革7装游戏死机 李书福:新的转型 谁不变革谁先死

     2013年,一系列的高层人事“大换血”拉开了吉利营销变革的序幕,吉利的未来5年品牌发展大计已箭在弦上。在外资金融机构以及沃尔沃“技术反哺”的辅助下,吉利集团掌门人李书福或将带领吉利驶入快速发展通道。  岁末年关,吉利控

李书福:吉利要造全世界最好的车

      讲述者 李书福   地点:浙江杭州吉利集团总部  时间6月24日  采访人:李安定  采访人李安定:谈到中国轿车史,在世纪之交,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有过重大的历史功绩:作为一个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像一条鲶鱼,搅活了当年中国汽

李书福:倔强的石头

 我在他庞大而富丽堂皇的会议室内等了许久,时间长到我可以顺带在他办公室楼下的小型汽车展厅内做一次从容的参观,然后还有闲暇翻阅他们放在办公室的各种资料。   后来我和我的陪同者都已经感到疲倦和不耐烦。于是她在我埋头翻看李

十大推动人物之鲁冠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2)

在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万向也看到另外的道路——电动汽车。1999年,万向集团设立电动汽车项目筹备小组,做电动汽车技术调研,以及一些基础力量的储备。万向随后在集团的技术中心成立了高科技技术研发中心,开始以项目形式投入,2002年

声明:《十大推动人物之李书福:草根的生命力》为网友回忆如此多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