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被砍 解读宗庆后

 宗庆后被砍 解读宗庆后


说起宗庆后,很多人眼前出现的可能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市场主导者,或者是睿智独断的企业领导人。但见到宗庆后,你就能感觉到,他其实只是一位勤奋、朴素而又踏实的经营者。他在他一手打造的饮料王国里,勤勤恳恳地经营着自己的理想。

  挑战国际品牌

  提到宗庆后,不得不提到一个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大饮料品牌都在逐鹿中国市场。软饮料市场中比重最大的碳酸饮料市场,却一直被“二乐”所占据,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八大饮料厂被挤垮了七家。

  自己的地盘竟然由着别人叱咤风云,宗庆后因此留下了心结,决心在饮料界扛起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大旗。1998年,娃哈哈根据国人的口味,对原浆配方进行了上千次的改进,终于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并很快在市场上异军突起。2001年,非常可乐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04年,娃哈哈非常可乐漂洋过海,打到可口可乐的“老家”——美国。

  责任造福人间

  授与鱼,不如授与渔。宗庆后深谙其理。于是,他一次一次地到中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宗庆后已累计斥资47亿元在这些相对落后地区建立了近百家分公司,与当地经济共同腾飞。此外,累计投入近百亿元用于采购茶叶、白糖、奶粉、鲜奶等农副产品,更直接、间接解决40万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7年1月,娃哈哈投资6000多万元,仅用48天,就在红安县新建了一家分公司。这之后的9年,连续四期投资扩建工程。如今红安娃哈哈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安置了1100余人就业,销售收入累计28亿元,给当地带来几亿元的利税,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有力地支援了革命老区的发展。

  娃哈哈还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建厂,投资总额达32亿元,支援欠发达地区,促进社会共同进步。

  始终关注民生

  娃哈哈是一家食品企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农产品,因而很早就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对“三农”问题,作为人大代表的宗庆后特别关注。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积极性就会受挫,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农业结构也得不到调整。宗庆后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产品的出路问题。他提交了《关于扶持发展食品制造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后来,随着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他又在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规划工作,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规划法〉的建议》。2004年,宗庆后还提交了一项《关于调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征收税率与征收方法,推动经济发展的议案》。2005年宗庆后又提交了《关于修改〈食品卫生法〉,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建议》。2006年宗庆后提出了扩大分配,拉动内需的建议。(戴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8453.html

更多阅读

宗庆后被砍伤的一些“题外”话 对话宗庆后

18日,有媒体曝出,中国内地前首富、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上周五清晨在家附近,被砍断左手四手指的肌腱。目前杭州公安已证实其被砍事实,但未透露具体案情。(中新网消息)中国前首富,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被人砍伤。这样的消息,读

声明:《宗庆后被砍 解读宗庆后》为网友怪咖叔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