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 汇源 叛徒朱新礼



他不想把“民族品牌”当成需要时穿上,不要时脱下的演出服。朱新礼感到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比我更在意这次出售?” 

  特约记者 李维炴

  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25亿美元的收购价,三倍于未发起收购前的汇源股价。一家把果汁装进纸盒的公司,真值2009年预报盈利的36倍吗?如果你是可口可乐,答案就是:是的。

  这个价位反映了稀缺的价值——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拥有汇源这种超过40%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很少出售自己的业务,所以当这宗收购案的关键人物——56岁的朱新礼再次出现时,所有的疑问就再也没有停止过。

  时 代

  他依然穿着蓝衬衣,跟几年前照片上的形象没什么区别,短发整齐,而且很黑,面对众人的时候,是一个笑容满面、体型瘦削的和蔼中年人,但是当他不笑的时候,因为额上的皱纹,总显得若有所思。现在他承受着意外的压力,一些人已经开始用“卖国贼”或者“叛徒”来称呼他,新浪网的调查中超过八成的人反对这项交易,他只能争辩说“出售汇源只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朱新礼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但从没想过这些字眼会用在自己身上。

  朱新礼在1992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那一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很多努力改变现状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朱新礼是其中之一,他并未像传言描述的那样放弃了“前途光明的政治生涯”,在创办汇源之前,他是县外经委副主任时他已经40岁了,而且所在的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并未展示出更多的经济潜力。“我当时接手的是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3年、已经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因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我们就用补偿贸易的方法,用外国人的设备去挣外国人的钱。”朱新礼对当时的处境记忆清晰。

  在他成功之后,人们都乐意讲述他像个孤胆英雄一样去德国拿回500万美元订单的故事,好像成功都是由这些伟大的意外构成的。但他那一代人的一些特点似乎对汇源的成功更有益处:比如勤劳、节俭和以身作则。

  朱新礼忌讳一切浪费,所以那些吃饭时剩了果汁在杯里的员工总会被惩罚,这是经历了饥饿煎熬的人才有的一种本能;他相信勤劳可以创造奇迹,每到水果盛产季节,前来送果加工的车队排起了长龙,他和员工一起去卸车,发货高峰时,深更半夜也和大家一起去装货,这让很多人心生崇敬,对他来说只是出于自觉。“我最恨那种偷奸耍滑、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人。”朱新礼毫不避讳自己的好恶,像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信奉“扎扎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这样的原则,不够时尚但实用。

  民 族

  他的成功并没有什么特别,初到北京时30多个人,夜间是车间工人,白天是营销人员。几辆老掉牙的破旧面包车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他很少谈论个人的财富,这不是他主要的目标,但他会在三峡移民的迁徙地开设工厂,这些投资完全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类似的事情很多,那种责任感似乎是深入骨髓的,看不出作秀的意味。

  在他的履历中,基本就是一个“劳动模范”和“优秀党员”的典型,所以他被扣上“卖国贼”或者“叛徒”的帽子时,充满了迷惑和委屈。

  问题出在他把一个所谓的“民族品牌”拱手卖给了美国人,由此还萌生了诸多类似“股东达能要挟出售”、“公司帮派内斗”之类的论调,朱新礼承认只是“因为可口可乐的出价高”(汇源总资产49亿元,不到收购价的三分之一),他不想把“民族品牌”当成需要时穿上,不要时脱下的演出服,他的农民式的解释——“企业应该当儿养当猪卖”显然无法平息反对者的声讨,从普通网民到一些有头脸的人物都责怪他不应置“民族大义于不顾”,没有人愿意设身处地的想想自己是否也能拒绝这么优厚的报价,朱新礼甚至对这个结果感到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比我更在意这次出售?” 

 朱新礼 汇源 叛徒朱新礼
  在签完合同后,朱新礼过了三天“闭关”生活,他唯一的记忆只是麻木。他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他巧妙地处理了同时期企业家都很头疼的产权问题,MBO计划少人反对也少人关注,据说他和两个同伴通过一个只有5000万元资本的公司全面掌控49亿的汇源集团,最终以在香港上市的方式完全摆脱了这个棘手问题。时任伊利董事长的郑俊怀曾对朱新礼艳羡不已,当他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这一尝试时却身陷囹圄。

  商 业

  朱新礼与德隆、统一、达能等的股份交易也多有收益,几乎可以写入企业案例,他小心翼翼的掌控汇源躲避各种风险,这种精明与他的勤奋相得益彰。

  但他依然面对无法逃避的制度性波动,在每个经济低谷期,他都心惊胆战,“1994年我经历了第一次经济低谷,企业界出现全国性的三角债,资金非常紧张。从此以后我就小心谨慎一些,该扩张的时候要扩张,不该扩张时绝对要赶快收缩投资。” 在30年的中国变革历程中,每隔4到5年就会呈现类似的“过冬景象”让每个企业都心惊胆战,汇源不长的企业史中遭遇了1994年、1998年和2004年三次危机,按此规律,2008年的“冬天”似乎是如期而至。

  朱新礼并不能独善其身。

  2007年2月23日,汇源在香港成功上市,但目前股价已经比2008年年初跌去了一半。尽管他也大刀阔斧进行国际化变革,比如赞助美洲杯帆船赛等等,但由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的挑战,汇源的国际道路走得并不顺畅。

  在2007财年,汇源失掉了包括四川和贵州在内的3个销售区。在2007年下半年,另一家本地饮料企业农夫山泉甚至夺去了汇源在果肉果汁市场第一的宝座。

  朱新礼以单品牌和品种销售的汇源正面临来自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等竞争对手带来的强大渠道压力和成本压力。中国消费饮料类企业的毛利近年持续受压,亦已成为资金密集型企业。

  国际化道路不畅、宏观环境趋黯,好在汇源身价不菲,朱新礼或许正好借此金蝉脱壳。他没有见过李嘉诚,但信奉李嘉诚早就说过的一句话——“投资某个企业的时候,提前就要考虑以后怎么卖出”,所以朱新礼愿意把汇源比作待嫁的姑娘,“太早出嫁还不够成熟,太晚了年龄又大了,只有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合作,对于汇源来说才是最合适的。”

  对他来说,现在是个合适的机会,让商业的归商业,是这个唯物论者最切实际的答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8532.html

更多阅读

朱新礼个人财富 汇源猜想 朱新礼种菜

既然果汁行业是一片红海,那汇源的蓝海在哪?时下中国,农业是极富空间和想象力的词汇,如今,朱新礼将利用这一词汇让汇源变得更具想像空间。2007年,汇源拿下了北京顺义一片1.5万亩的山地,现在成了汇源第一个有机农业试验田;2010年底,北京密云15

朱新礼个人财富 朱新礼 汇源愚公

汇源并购案后近两年,是朱新礼17年创业史上最辛苦的两年。59岁的朱新礼开始了“二次创业”。“可乐并购案以后,将近两年,可能是我17年创业史上最辛苦的两年。劳心劳力,太辛苦了。”朱在接受《数字商业时代》采访时首次吐露心声。距离那

朱新礼:以突兀的方式善待汇源

人物简历          朱新礼,1988年前先后担任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总经理,山东永新实业公司总经理。1992年至2008年8月,是汇源集团的控股人。汇源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浓缩果汁和果汁饮料出口到10多个国家,带动了200多万户果农致富

朱新礼:白手起家创“汇源”

令人瞩目的“汇可恋”3月18日被商务部用反垄断法斩断。汇源果汁今后的发展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而汇源的创始人就是来自山东沂源大山深处的朱新礼。   背景材料: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进展   08年9月3日 可口可乐向

声明:《朱新礼 汇源 叛徒朱新礼》为网友不是唯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