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彭年:善无疆界



 职业慈善家

  或许彭年酒店的开业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转型。这一年,他成了职业慈善家。

  2008年的五一,他没能按计划休息几天,相反,几个项目的进展都需要他亲自去谈,于是一连几天,他都让秘书在深夜致电记者:“余先生刚刚开完会,他太累了,采访的事推迟到明天好么?”而这时已近子时。

  但老先生并不愿意推掉采访:“我就是个普通市民,本来没什么好说的,但我做这些事,就是希望吸引更多人,尤其是海外侨胞、企业家来参与这种活动,把慈善事业做得更好。”

  或许正如他所言,行善是他最有效的养生之道,当他的声音终于响在又一个深夜,竟然一点也听不出疲惫:“我6、7月份就要去外蒙古、朝 鲜等5国,把我的‘光明行动’带给国际友人。”

  这个最新的项目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东盟协会与深圳余彭年社会福利协会主办的“爱心传递、睦邻友好——彭年光明行”活动,5支中国医疗队将分别前往外蒙古、朝 鲜、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周边邻国,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每个国家目前暂定的是帮助5000到1万人。我希望通过这个行动展现中国的大国风采,向世界展示中国人对人权的尊重。”为了这个愿望,他将跟随医疗队员赴5国,亲自散播爱心。

  “做好事怎么能退休呢?我做的这么辛苦家人很心疼,但他们习惯了我这样,我也习惯了事必亲躬。”和大多数企业家一样,耄耋之年的余彭年,依然相当自负:“他们(家人)想帮忙也无能为力,做好事要头脑,做好事比生意难。”

  说起行善之难,余老一肚子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末,他捐赠过10部当时最先进的进口三菱救护车,但最后发现,有一半被改装成了办公用车。得悉这个情况之后,余彭年千辛万苦地又收回了这些车,转捐到自己的家乡。但没想到的是,这些车最终仍被政府用作办公车。

  “我捐赠的款项中,有60%能到被救助者的手中就已经不错了”。因此老人发出了:“好事难做,善门难开”的感慨。并且产生了“亲自去做、亲自看到、亲自摸到就放心”的想法。

  数年前,余彭年得了白内障,曾经一度失明。经过治疗重获光明之后,余彭年的财富观彻底改变。2003年,他花了5亿元人民币从美国买来5辆流动手术车,开始了“彭年光明计划”,预计到今年底将有效救助近10万名失明患者。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决定最终捐出自己所有的财富。

  “人人都是平等的,穷人也应该重见光明,我经历了病痛的折磨,也亲眼看见穷人没钱看病时的痛苦。我现在想的就是管理好我的基金会,帮助更多的人。”

  为了更好地管理善款,余老产生了创立全国余氏慈善基金会的想法,“卫生部已经正式发文了,民政部目前正在注册”,老人对本报记者说,“这个慈善基金会以后主要负责内地的慈善活动,早先成立的香港余氏慈善基金会,负责香港地区的管理。”

  现在,余彭年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慈善事业,“我再也没有别的梦想了,就是想把钱留下来,帮助更多的穷人。”

  链接

  余彭年

  原名彭立珊,1922年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商人家庭。60年代末,他从不懂粤语的卑微勤杂工做起,打拼出庞大基业,事业覆盖地产、酒店等领域。2007年,他与李嘉诚一起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4大慈善家之一,并三次蝉联胡润慈善榜冠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世上无难事 惟怕“认真”人

  本报记者 邓心

  企业家成功的秘诀各不相同,有人长于战略,有人善于营销,还有的则抓住了命运伸来的橄榄枝。

  而对于余彭年这个来自内地的穷小子,不会说“英格利士”又不会讲粤语的他,创业难度可想而知。但唯因他的认真,终于用半个世纪造就了余氏企业的摩天大厦。

  捧读他的故事,觉得有太多传奇,甚至不是特别的相信。然而接连数天的电话联系,发现这个古稀老人,真的以异乎寻常的勤奋追逐着内心的理想,感动之余不禁唏嘘。

  即便是在深夜的采访,老人依然保持着一贯的认真态度,对自己说过的每个字,他都不断地重复,问记者是否明白他的意思。采访过程中,不断有人找他请示工作,或是小声耳语,他耐心地一一答复众人。采访结束,他逐一落实相关各项事务,甚至对于通过E-MAIL发张照片他都一再叮嘱:收到了要赶紧给我回个电话,不然我睡不踏实。

  虽是笑谈,但他还是让秘书在5分钟后打来确认电话。这种一丝不苟之风在慈善事业中也显露无遗。与大多数国有企业或国内民营企业不同,港资背景的公司在大陆进行慈善捐赠时,更注重捐款的后期监管,他们会成立自己的管理团队跟踪资金的运行,而很少选择与国内的慈善机构合作。

  余彭年则更是早就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公益,“亲自去做、亲自看到、亲自摸到就放心。”这或许会影响效率,但唯因用心,这份关爱才显得特别绵长。

  尤其在一个资本裂变,财富迅速膨胀的年代,这份朴实与踏实才显得极为珍贵。

  无数的实证都告诉我们,财富与快乐并不成正比,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比尔·盖茨捐出了他全部财富的62%,而余彭年几乎捐出了他的全部……

  本报记者 邓心

  2005年,他的个人资产达到30亿元,而到了2008年,他的累积捐款已超过30亿元。他到底有多少钱?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86岁高龄的余彭年(又名彭立珊),湖南娄底地区涟源市蓝田镇人。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颐养天年,或是荣归故里。在深圳一家著名的五星级彭年酒店,顶着一头造型考究的黑发,余老依然每天忙碌到深夜。他的很多行为并不被人理解——上个世纪末,他投资18个亿在深圳市罗湖商业中心区建造的五星级酒店,彭年酒店(现由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并许下诺言:酒店收益的纯利润全部永久地捐献给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作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他已向市人大提出立法请求:百年之后,彭年大厦的产权不赠予、不继承,成立专门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经营管理,所得利润继续无偿永久捐献。

  但最终,人大因“开国以来无此先例”而最终未能得以实施。

  忙碌的老人

  这个和李嘉诚一起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最新一季全球14大慈善家的老人,连续三年摘得胡润慈善榜“首善”桂冠并不出人意料,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忙碌和简朴。连秘书都对他的工作状态颇感无奈:“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白天的时间都用来见客户和开会,生意上的事他一直都是亲力亲为。”

  他的笑声爽朗,说话仍保持一口浓重的湖南腔。和人们印象中的港商形象相去甚远。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慈善和公益总与公司战略相关,但在余彭年和他的彭年酒店,你会发现慈善和公益早已转化成他的生活方式,和这个企业的灵魂。

  “行善就是我的养生之道,但行善不容易。”这位86 岁高龄的亿万富翁,不但头脑敏捷,而且精力旺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几乎没有节假日。

  1922年,余出生于湖南娄底一个小户人家,祖辈经商,在那个年代算即算不上什么名门望族,甚至也说不上殷实。

  20世纪40年代中期,20出头的余彭年离开故乡,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在上海滩,他做过脚力,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虽历尽坎坷却并未于乱世中找到发迹的机会。1954年冬,由于被人诬告“有海外关系”,他于上海被抓,罪名为“逃亡地主”,并因此获刑3年。

  30多岁的余彭年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经澳门辗转来到香港。从不懂粤语的卑微勤杂工,到身家不菲的五星级酒店董事长,余彭年用了50多年的时间。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以价廉物美见称,是免税的“购物天堂”。而香港的轻工业产品在五十至七十年代驰誉世界,不少外国采购商人来港订货,这些商务客对酒店要求较高,于是大量五星级酒店陆续落成,旅游业成为香港经济的重头戏。

  这一时期,余彭年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以经营房地产业为主,兼营旅游业。历任香港元朗博爱医院总理、富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元昌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亿朗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和环亚酒店企业管理公司顾问、以及彭年酒店董事长等。

  至今创业的艰辛仍历历在目。

  和同时代的香港商人相比,余彭年算不上商业奇才。

  人到中年才掘得“第一桶金”的余彭年,一度选择了投资股票市场,将资金全部投放进去后,灾难随之而来。1967年,香港股票从1700点高位狂跌至300点,余彭年损失了2000万元,几乎是他当时的全部身家。

  股票投机失败后,余彭年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房地产界。从银行贷款70万元,自己掏出35万元,以超低的价格买下香港影星李小龙一套1000多平方英尺的豪宅。后来,这套房子价值达到7000万元。

  奇妙的香港房地产界为余彭年重新崛起提供了一次次机遇。他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千金散尽

  “我的钱来之不易,但自己的财产不会留给儿孙。”2005年5月,余彭年委托工商银行公布了自己的财产数额估算,其中包括彭年酒店大楼及其在香港的房产,当时,总资产不超过30亿元。

  “现在我的资产已经不止30亿啦,不过我会全部捐献给穷人。”为了保障善款的有效运用,余委托香港汇丰银行,托管其所有的财产,“谁都想生活的好一点,但家人不敢公开反对我的决定。”

  现在,他的儿子也已超过退休的年龄,却仍在香港余氏公司里打工:“他们的生活都很好了,儿孙强于我,买楼置业做什么?儿孙不如我,留钱给他干什么?”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一字一顿地说出这段话后,又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里透露的仍是湖南人特有的霸气。

  他的捐助始于何时,居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那时候我父亲就对我说将来一定要好好地帮助别人。我至今仍记得父亲跟我说这话时的神态。”86岁的余彭年回忆起父亲语气第一次低沉下来。

  浓厚的乡情引导下,他回到开放不久的故乡。自1981年起,他向湖南捐资2500多万元,兴建社会慈善福利事业项目20多个。涵盖立珊学校、处理污水的立珊水坝、彭立珊救护中心等。为管理好他捐资兴建的项目,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1988年6月成立了彭立珊长沙福利基金会。

  此时,他已是66岁高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商业上快速发展的余彭年做出一个令人费解决定:收缩分布在香港、台湾及海外的投资。能调集起来的资金都集中到了深圳,最后集中在“彭年广场”这座巨型建筑上。

  “这座大厦全是我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一不要还借款,二不欠利息。我还预留了一部分后备资金。这座大厦就是母鸡,我把它的全部利润永久性地捐给社会,70年不变。”2000年10月12日,彭年酒店正式营业。

 余彭年:善无疆界
  没有人再怀疑他的决定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8625.html

更多阅读

余彭年:我最后一次捐赠

  88岁的余彭年每晚晚餐时间都与员工们在一起,菜不会点得特别多,但是一碟辣椒酱是必备品。员工们一边用餐一边向他汇报工作,餐后不允许有剩菜剩饭。余彭年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忙碌。创业至今一直坚持所有事情亲力亲为,特别是他的慈善事

裸捐富豪余彭年: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

12月23日,2009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87岁高龄的彭年集团董事长余彭年获选为2009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获奖者。 让余彭年获奖的理由很多,主办方央视给出的余彭年入围理由是:他是中国第一个专职慈善家。他向社会

“裸捐”富豪余彭年: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

 12月23日,2009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87岁高龄的彭年集团董事长余彭年获选为2009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获奖者。  让余彭年获奖的理由很多,主办方央视给出的余彭年入围理由是:他是中国第一个专职慈善家。他向

余彭年:行善是一种内心的快乐

  “宁可我助天下人,不负天下人助我。”这是余彭年常说的一句话。2005年,首个《胡润百富慈善榜》发布,他排在第二位,此后连续两年蝉联榜首,被称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我要在中国起个带头作用。”余彭年说这话的时候,洋溢着

余彭年:行善是一种内心的快乐(2)

助人行善的“大同”梦想   在余彭年的慈善事业中,“彭年光明行动”是最重要而且规模最大的一个计划。   因为曾经失去,所以了解失去的无助和痛苦。谈到设立“彭年光明行动”的初衷,余彭年说,“失去光明是非常难过的,眼睛比任何一个

声明:《余彭年:善无疆界》为网友孤心难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