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做了很多没人尝试过的事情,我很知道什么是焦虑” 张朝阳语气平静地叙述过去十年的点滴,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 那也真就是“别人”的故事。十年,足以改变太多东西。张朝阳向记者如此描述他如今的状态:“对过去没有记忆,对未来没有奢望,我只活在当下。” - 创业危险期: 差十几万就能被卡死 “我有气无力,他说你怎么了,我还不敢说发烧感冒,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会影响融资结果” 所谓“对过去没有记忆”,只是张朝阳拒绝焦虑的一种方法论,事实证明,他的回忆里面,装着所有关键的时间点和细微的感觉,哪怕过了这么久。 如今的人们可以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历史——1996年11月,麻省理工教授尼葛洛庞帝与爱德华·罗伯特向张朝阳投资22.5万美金。1998年2月,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品牌搜狐正式诞生。 看起来顺风顺水,实则步步艰辛,有时艰辛到了尴尬。张朝阳承认,实际到了1997年9、10月份的时候,创业资金就快花光了,“最紧张的时候,我把两个公司高管叫到面前,说就你们俩工资最高,这个月先别发了吧。”在跟董事会告急之后,张朝阳又得到了10万美元的贷款,“如果没那10万美元,我们的办公室都要立刻搬家。” “最惨的一次是找英特尔做投资。”英特尔打来电话时已是北京时间深夜,张朝阳清楚地记得,那天恰好感冒发烧,精神特别恍惚,但又必须要强打精神回答问题,“我有气无力,他说你怎么了,我还不敢说发烧感冒,担心我的身体状况影响融资结果。” - 上市危机:被迫拒绝高盛 “每一步都在辛苦地爬坡,威胁来自四面八方” 1999年底,搜狐上市的前夜,张朝阳的心里其实仍然没底。事实上,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1998年的搜狐非常辉煌,头疼的是,当时的董事会不允许搜狐融资太多,甚至拒绝了投资银行高盛,这导致高盛直接转向搜狐的最大对手新浪,并带来连锁反应——大投行摩根士丹利看到高盛选择了新浪,于是也调整了自己的投资目标。 在2000年4月到7月份,张朝阳和搜狐都处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他们必须赶在股市还相信互联网概念的时候上市。那个夏季在张朝阳的回忆中充满苦涩,“每一步都在辛苦地爬坡,威胁来自四面八方”,“我们紧赶慢赶,最后在7月份上市了。” 苦涩只是相对而言,搜狐上市后不到半年,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寒冬”,不计其数的中外网站沉沦乃至倒闭。 - 证明自己:辛苦作秀的年代
“必须努力在公众面前发出声音,以取得董事会信任,同时促进网站的流量和产品的销量”
张朝阳并不否认,自己曾经历过辛苦作秀的年代,因为他“必须努力在公众面前发出声音,以取得董事会信任,同时促进网站的流量和产品的销量”。
没有办法,除了这个季度的财务报表与公司股价,那时的搜狐董事会并不关心网民目前或即将需要什么。张朝阳每天焦虑不安,随时担心被华尔街资本排挤出局。这几乎就成为现实,2001年,张朝阳已经接到了董事会言辞激烈的指责邮件,威胁说要解雇他在董事会的职务,类似邮件在今后的日子里并非个案。
在2002至2003年的时候,搜狐为了提升收入进入市场策划的疯狂时代,“一切都为了收入”。他们可以用“开着火车卖短信”的大胆做法来吸引眼球。2003年张朝阳登上珠峰时,很重要的任务也是要在珠峰上发一条彩信,张朝阳因此被业界评为最会作秀的CEO。即使在整个互联网的营销史上,很多相关事件的创造性和执行力也足以让人惊叹。而数年之后,这一段早年间辛苦作秀的岁月,被张朝阳评价为中国互联网早期集体的幼稚病。
- 解放自己:
不做传统意义上的CEO
“我把自己解放了,完全不考虑像谁,把很多传统CEO该干的事抛到一边”
到了2004年,张朝阳在创造收入上得到了董事会认可,但仍处在压力之下,“我还是比较在意董事会怎么看我。当时董事会有一个老外,我怕他告诉某个董事会的人说我上班不努力,所以我每天9点钟赶到公司,像一个CEO一样在办公室里面无休止地审批文件”,“一天下来,我真正地被搞得晕头转向。”
权术并非华尔街的专利,只看高手是否愿意运用。从2001年到2004年,张朝阳向董事会证明了自己能为股东带来利益,自己能驾驭搜狐这艘巨轮。下一步,该董事会向他证明了。
Chinaren、17173、焦点网,张朝阳主导的这些收购,时间证明是中国互联网最物有所值的买卖,而且也有它的“副产品”。张朝阳借机成功对董事会进行了重新洗牌,当然,其中还包括了多次微妙的权力制衡、冒险的股票回购。
在张朝阳最终取得董事会主导权之后,一个“另类”的掌门出现了。他随心所欲地选择上班时间,只关心自己愿意关心的问题,“我把自己解放了,完全不考虑像谁,也不关注在董事会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把很多传统CEO该干的事抛到一边。”
世界就是这么神奇,当“资本”不能再为金融数字对张朝阳指手画脚时,搜狐的股价却节节攀升,至今已傲视其他所有中国门户网站。
- 反对虚妄:
只留下最聪明实干的人
“我们特别反对虚妄。如果一个人要是虚妄了,我就觉得很烦”
张朝阳仍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搜狐的核心竞争力,他经常召开研究会议,让公司几个技术上冒尖的人就在他的住所附近,坐下来“头脑风暴”。
“这个会议中有的人显得很聪明,有的人显得不聪明。时间长了以后很聪明的人就留下来,不聪明的人就被踢出去了,然后更聪明的人进来。”张朝阳和公司的技术牛人们坚持讨论,形成了一个无形的产品小组,这也是他所认为的搜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而在这个秘密技术会议进行的同时,搜狐的公司文化也悄然转变。“我们特别反对虚妄。如果一个人要是虚妄了,我就觉得很烦。”张朝阳说。他现在相信,伟大的事情经常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的,“互联网消费革命的形式是如此的复杂而微妙,很难把握,需要潜心冷静的观察。”张朝阳说,他现在想要在奋斗的最后再发出强大的声音,“我承认,这是跟以前很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