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产饮料,自然想到“娃哈哈”,说到“娃哈哈”,自然想到创始人宗庆后。
可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却是一场围绕着“娃哈哈”的争端,让宗庆后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切从一次突然的爆料开始:今年4月初,宗庆后公开了法国乳品与饼干业巨头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娃哈哈集团的其他非合资公司股权一事。随着媒体的多方关注,双方矛盾随即彻底公开。而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秘密谈判。随后,达能集团更向“娃哈哈”发出“最后通牒”,并宣称如果不予以配合将在30天后启动法律程序。
其实,事情还可以上溯到1996年。当时宗庆后一手创办的“娃哈哈”已经颇有规模,可扩大生产,打开市场都需要大量资金,于是,他在积极寻找合作的伙伴。这时,达能公司出现。双方一纸合同,宗庆后以出让“娃哈哈”品牌使用权、接受“达能”为大股东的代价成立合资公司;而宗庆后则担任合资公司董事长,控制着“娃哈哈”的一切直到今天。
如今,“达能”认为,在合资体系之外,还有以“娃哈哈”的品牌之名成立的多家非合资公司,宗亲自担任这些公司的董事长。10年之间,这些非合资公司高速成长。于是,“达能”要求根据原来的合资合同,用40亿元人民币并购这些非合资公司的51%股权。
在商场上历练已久的宗庆后自然不愿,于是,和“达能”的矛盾日益激化。随后的发展更一步步将双方推向死角。先是宗庆后抛出“达能”与“娃哈哈”合资之初签订的与商标使用有关的阴阳合同,意在强调合资公司独享“娃哈哈”商标的违规做法。“达能”随即宣布启动相关程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对合作纠纷提出仲裁请求……
6月6日,宗庆后终于向“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公司董事会提出辞呈,要求辞去合资公司董事长职务。
目前,事情继续僵持。
对此新华社发表评论说:“达娃之争”,是迅速勃兴的民营资本与强大的跨国资本的碰撞。市场经济不会没有纠纷,关键是要有解决纠纷的规则。
有人在总结此事时,说了这样十六个字:“吃透法规、重视合同、弄清价值、珍惜名牌”。也许,这可为后来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