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目前所谈到的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等。
星球大战计划是前美国总统里根在1983年3月23日宣布了举世震惊的《战略防御倡议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防御系统,用以在可能发生的核大战中拦截并击毁对方发射过来的弹道导弹,由于这一计划所设想的核大战主要是在外空进行的,因而又被称为“星球大战”计划。
这两个东西粗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我们再细看一下又可以发现许多共性。
“星球大战计划”从局部上说,是一项国防高技术和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而从整体上看,它又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国家总体战略。
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背景
在政治方面,美国与前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冷战于1979年进入了新的阶段。以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为标志,苏守美攻的战略态势发生了逆转,前苏联的攻势战略基本确立。美国朝野都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这一局面。
在经济方面,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经济增长率连续3年下降,到1980年里根竞选成功时正好跌于谷底。里根承认说,美国进入了“轻微短暂的经济萧条期”,美国的失业率创下了41年来最高纪录,由此所产生的影响波及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银行系统。
星球大战计划的后续发展:
在83年3月首次提出倡议后,85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了这一计划。
在政治上,里根提出这一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使前苏联产生“美国人想在导弹防御技术上一马当先”的错觉,由于苏联认识到自身的经济实力与太空科技不足以胜任这一竞争,1986年10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会晤时,试图以拆除所有弹道导弹为诱饵,劝说里根放弃“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当然没有同意。因而苏联转而主张禁止太空军事化。在“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的几年内,禁止太空军事化问题一直是历次美苏首脑会议和核会谈的主要议题。苏联要求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则以此为“王牌”,压苏联在陆基洲际导弹方面让步,双方对此争吵不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大大削弱,美俄终于在1993年达成了对美有利的《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美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克林顿政府由此于1993年5月宣布结束“星球大战”计划。
在经济上,星球大战计划通过激化军事竞争将前苏联最终拖垮。当时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的经济结构已严重失衡。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尽快恢复经济的健康运行,前苏联领导层从1977年开始就不断削减军费开支,到1983年,其军费开支平均增长率降到了2%。但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前苏联又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1985年其国防预算增长竟达到了12%。
尾声:
前苏联帝国在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下终于土崩瓦解,有分析认为,虽然苏联解体并不在里根任内,但却不能否定里根“星球大战”的“功劳”,正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他未发一弹在冷战中赢得胜利”。而随着美国中央情报局冷战密件曝光,“星球大战”计划被证实是一场彻底的骗局,一时间舆论哗然。大多数人开始相信,“星球大战”计划只是美国政府为了拖垮苏联而采取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但五角大楼辩解说,它没有实施,只是因为存在技术缺陷,但这一辩解改变不了大部分星球大战计划没有实施的实际状况。
当然,星球大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星球大战计划的相关技术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转好,比较突出的技术包括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并行处理技术等。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处于窘境的背景下,利用自己的太空技术优势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在政治和经济上施加压力,在通过扩大政府支出促进经济和推动技术研发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更主要是通过夸大星球大战计划作用的方式把前苏联拖入竞争,消耗其经济资源实现不战而胜。
相应的,我们再来看奥巴马提出的新能源战略的相关情况。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推出的经济振兴计划中一半以上涉及能源产业,核心是以绿色经济为主推动一场新的经济革命,要用未来8~15年,使美国不再依赖化石能源,不再依赖碳基燃料。他在2009年4月22日地球日演讲中,激情澎湃地称:“哪个国家在清洁能源技术中领先,哪个国家就将引领21世纪的全球经济。”他满怀信心地提出要尽快确立美国在新能源竞赛中的领先地位,要成为清洁能源出口大国。《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所透露出来的战略意图主要包括节能增效、新能源研发、应对气候变化和“智能电网”开发等四大延伸方向。可以说,新能源战略和星球大战计划类似,虽然只是某个领域的国家计划,但是都被赋予了国家全局战略内涵。
新能源战略提出的背景:
政治背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处于战略进攻的态势。但是中俄伊(朗)等国通过各种“软斗争”的方式将美国拖入僵局。美国终于认识到完全平息伊拉克局势是不现实的,从伊拉克撤军转向阿富汗等地继续以“反恐”方式进行暗战。
经济背景:中国的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的奥运会和经济危机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在政治斗争和经济竞争中都逐步陷入窘境。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也给美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高失业率,同样影响到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属于世界性的经济困境。包括美元货币体系在内的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面临重大威胁。
新能源战略的特点:
1、与星球大战计划中的太空科技优势类似,美国在能源方面有丰厚的底蕴。在谈论新能源战略的时候,要关注美国的石油家底:7亿多桶战略石油储备,3亿多桶商业库存,还有包括阿拉斯加在内仍未解除开采禁令的石油“富矿”;美国布署在全球重要石油产地周围的军事力量;石油美元循环体系,以及国际石油定价权实际上掌握在美国人手中的现实。这些都决定美国推进新能源经济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给那些以石油为战略资源、在政治上敢于向美国叫板的国家一个新威慑。美国在新能源战略中涉及的智能电网、以玉米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等方面都具有较大技术优势。
2、与星球大战计划类似,采取技术研发投入为先、部署实施为辅的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拨款4亿催生能源高技术资助新的能源技术;筹建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投资9300万于风能;投资4400万确保核能研究领先;投资7.9亿促生物燃料增量。
3、与星球大战计划类似,对其他国家具有潜在的巨大压力。在推行新能源的过程中,美国将紧紧抓住制订相关国际性标准和规则的主导权,其贸易伙伴很可能被迫就范。这些打着“美国制造”标签的绿色标准,将成为出口导向型发展中经济体的梦魇,要么购买美国的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要么遭遇美国的环保关税,否则休想进入美国市场。
4与星球大战计划类似,其内在“产品”的“实用性”存疑。
美国新能源战略主要通过建筑物改造、推广电动汽车等方式节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推广,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发展生物燃料和数字电网。
但是一方面对于中国而言,这些环节都不是中国节能降耗的首要环节,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提高制造业能源使用效率才是中国应该关注的。可以看出中国盲目效仿美国实在是事倍功半。
另一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战略主要从提高新能源占比着手,在技术开发方面实际投入不足。例如近年来风力发电量远超原有规划,在核心技术方面却进展缓慢。一方面肥水流入外人田,国外企业获得了高收益;另一方面给未来行业发展带来隐患。新能源战略未能如美国那样带来足够的后续技术红利。
中国应该看到,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中国更应该注意现有能源的安全,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占有和获取方面下大力气。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更应该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注意发展内需,而不是跟随美国的新能源战略,在舆论上政策上保持适当的新能源鼓励力度,关注对未来碳关税的应对,合理投入经济资源,否则就是使美国的新能源战略成为第二个使其不战而胜的“星球大战计划”。
新能源虽好,不可盲从。